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课上“狂野飙车” [复制链接]

1#

科学课上“狂野飙车”

对玩具小车的热衷是学生本真的反应,五年级第四单元:运动和力,起始课《我们的小缆车》就抓住了孩子们“玩”的诉求。那么在课堂上怎么玩出水平,玩出能力,玩出科学呢?教材编排主要有两个内容:1、初步认识重力。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学生发现铁垫圈的重量通过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引出重力的概念。2、拉力引起小车运动。这部分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是需要多大的拉力才能使小缆车产生运动,二是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快慢有怎样的关系。学习本课内容,是为学习本单元后面各课有关力和运动的内容,如深入研究弹力、摩擦力等奠定基础。


为了把充分的时间给孩子去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快慢的关系问题上。之前和部分材料准备的学生做了些小动作。比如绳子的长度,长度太长会垂到桌子下面,这样会造成垫圈掉到了地上了,这时小车还没到终点,如果绳子太短,绳子没法垂到桌子下面,垫圈没法挂上去,因此绳子的长度不是很随意。垫圈还是沿用了六年级《抵抗弯曲》时采购的,两个垫圈刚好可以拉动我们的小缆车。


执教的过程中,我通过PPT引出各种车辆的动力来源,交流不同缆车的动力来源,初涉“拉力”一词。让学生想办法把讲台上的小缆车动起来,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想出办法:在缆绳上挂重物,并测试两个垫圈刚好能使小缆车运动起来,一石二鸟。趁热打铁,用掂铅笔盒的简单步骤大家来体会“重力”。


10分钟后直接进入主题: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有什么关系?浏览作业本的记录表,我们直接来交流实验方案及注意的地方。孩子们发现2个垫圈刚好拉动小车,那么起始垫圈数量要大于等于2个,成倍放效果明显,逐个放节省垫圈。只要小组统一,我都表示赞同。小俞发现表格的时间记录有三列,有疑问。我请大家来帮助解答,达成共识,多次记录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小赵对第五列“你打算取哪个数据”有困惑,有同学认为取最快的,很快就被大家的数学思维所和谐,应该取中间的,算平均数对于时间来说有一定的繁琐。为了保证公平,孩子们认为还要确定两个基本点:起点和终点。我提示关注绳子的长度并提供一支粉笔。


15分钟后我为了表扬孩子们积极的思考和踊跃的发言,给每个小组“赠送”了礼物:秒表一块。并立马培训使用方法:右手拿表,大拇指按一次开始,按两次停止,食指按一次清零。体验三次。17分钟后实验开始。科学课上的狂野飙车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激情也随之速度的提高而燃烧起来。见图:


离下课5分钟,基本上所有的小组都完成了测试,汇报我们取的那个数据,借助作业本后面的实验发现,达成了共识:小车的运动快慢和拉力有关;拉力的大小是由垫圈的数量引起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还有更好的办法节省点力,让小车自己运动起来吗?下节课继续研究。


 



缆车时速



    



街头规则



火线追击
    


    


我们的小缆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4 23:23:41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车子飚起来,兴趣激起来,思维动起来。这样的科学课学生都喜欢。

TOP
3#

楼主很有心呀,教学就要这样不断的研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
杭州市闻涛小学——杨海庆
TOP
4#

张宇的课堂越来越精致啦!赞一个!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5#

以下是引用陈荣林在2012-12-5 8:09:00的发言:

车子飚起来,兴趣激起来,思维动起来。这样的科学课学生都喜欢。

呵呵,谢谢支持。
TOP
6#

玩的课题是学生最喜欢的。
一直努力中……
TOP
7#

以下是引用红烧羊肉在2012-12-5 8:15:00的发言:
楼主很有心呀,教学就要这样不断的研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

前面还有一些课趁学生认真活动的时候也收集了些照片,没时间整理,抽空也晒晒,呵呵。

TOP
8#

这节课主要是时间控制不好,通常要拖堂,孩子们一动起来就忘记了时间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9#

以下是引用周王庙师在2012-12-5 8:28:00的发言:
这节课主要是时间控制不好,通常要拖堂,孩子们一动起来就忘记了时间

所以我舍弃了初步体验小缆车,测算刚好使小车运动需要的垫圈数,用展台让学生演示。舍弃了繁琐的对比试验设计,借用作业本记录表讨论活动的公平性和垫圈的放法,简化了相同、不同条件。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做15次测试。有了秒表测时间,学生会很自然的把结果及时记录。

TOP
10#

以下是引用爬爬虫在2012-12-5 8:26:00的发言:
玩的课题是学生最喜欢的。

是的,相当感兴趣,所以把握住机会渗透规则意识。这比讨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还要让学生花很多课堂时间写下来,实在点,而且呵护了学生的兴趣,我是这么认为的。

TOP
11#

以下是引用海风在2012-12-5 8:19:00的发言:
张宇的课堂越来越精致啦!赞一个!

精致不敢当,只是且行且思罢了,在路上,呵呵。

TOP
12#

以下是引用陈荣林在2012-12-5 8:09:00的发言:

车子飚起来,兴趣激起来,思维动起来。这样的科学课学生都喜欢。


飚起来、激起来、动起来、都喜欢,但如若终极目标错了,一切白搭。


南辕北辙的故事请再温习: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宜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TOP
13#

以下是引用7月飞雪在2012-12-5 9:28:00的发言:

飚起来、激起来、动起来、都喜欢,但如若终极目标错了,一切白搭。


南辕北辙的故事请再温习: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宜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请飞雪老师明示,洗耳恭听。

TOP
1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5 10:15:46编辑过]

TOP
15#

让孩子对科学悸动的心飚起来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16#

一点反思,关于时间记录。


   


这个秒表的数值应该怎样记录。


2秒25     2”25 


 


     如果学生出现这样的记录呢?


   




 


可以吗?六十进制中2”25  和2.25显然是不同的,但是会有学生是这样记录的,需要提点。


 


 


如果这个时间很长,比如像马拉松比赛有小时出现那又该怎样记录呢?

TOP
17#

您没看我发您的站内短信?

TOP
18#

本单元的课真的可以好好进行研究!怎么可以再细一些!小车,秒表,跑道!缺一不可!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9#

以下是引用7月飞雪在2012-12-5 10:39:00的发言:

您没看我发您的站内短信?


飞雪老师的思考相当深入,从牛顿三大定律来考量本节课得出的共识是否具有科学性,值得推广。请点击链接。


 


      小学生描述性的探究成果确实会与中学物理等内容有出入,据一个朋友所说(嘉兴一中的科学教师)甚至有些需要纠正。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起一定的思维能力,相信能在促成孩子遇到新事物或者与原来认知相悖时进行思辨上有所作用,也就一定能很快打破固定思维,寻找新的共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5 11:15:29编辑过]

TOP
20#

一堂充满探究味的科学课,教学环节节约有效。


这节课的实验器材操作比较繁琐,测量时间数据误差较大,有一定的挑战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5 15:22:18编辑过]

TOP
21#

狂飙的小车,看孩子们的表情,真的好认真啊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22#

紫陌老师的课堂精彩分层,紫陌老师也很有心,紫陌老师的拍摄水平真亮,我喜欢紫陌老师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


正因为紫陌老师的课堂太亮了,所以您发的帖子会受到关注,引来一片热浪的同时,会出现个别的“冷思考”。


嘻嘻,看了紫陌老师给的链接,关于这个话题,其实在去年4月份,海宁的“智慧课堂”研讨那次,这个有过讨论,我也是在那次研讨会上才意识到这个问题。飞雪老师的文写的很深刻。


您的这个帖子,让我又开始重新翻查那次的会议笔记。哈哈,因为我也要开始上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5 13:48:01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3#

飞雪的文章我也看了,有些震动。


只是,如果如他所说,那么教材上很多的内容都无法进行了,至少我辈不敢上了。如果这样,教材的编委又岂有不知之理?又为何编之?

享受教育
TOP
24#

  怪我多嘴了。其实,我也仅仅最初只看了一节录像课,有点反思,后来很偶然才看到教材,可能教材没有提醒一下这课注意点吧。谁也难以做到万事面面俱到嘛。故此那篇拙文虽写得很早,我也一直没有发表。


 想来,教材编者的本意并非空空老师以为的那样。此课做局部的探究活动,就这个个案而言“拉力大速度快”,探究如何加快速度等等,在很多技能方面还是挺有意义的,这点,看紫陌老师的图片也都能够感觉到。


 实际上,此课教师只要在总结的时候做一个小小的补充就OK了——“拉力越大速度越快”仅仅是本课堂这样的实验中个案成立,这个结论并不是普遍的科学规律——以后大家在中学阶段会有更深的学习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5 19:29:31编辑过]

TOP
25#

我的疑惑也并非只来源于这节课,以及你的观点(你的观点又次触动了我)。教材上有不少类似的情况,需要我们老师有一能的能力发现,并进行合理的处理。但事实上,能跳出教材进行教学的老师毕竟相对较少。


 


 

享受教育
TOP
26#

紫陌老师的课堂、拍照技术都很精彩,学习了。


还有七月飞雪的老师的帖子也认真学习了,其实现在的很多教材是这样的,一开始会存在错误或不全面的地方,到了以后的学习才会慢慢学习到,因为从局部来说是成立的。当然作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可以更丰富些,课上提一下是会更好些。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27#

以下是引用7月飞雪在2012-12-5 19:26:00的发言:

  怪我多嘴了。其实,我也仅仅最初只看了一节录像课,有点反思,后来很偶然才看到教材,可能教材没有提醒一下这课注意点吧。谁也难以做到万事面面俱到嘛。故此那篇拙文虽写得很早,我也一直没有发表。


 想来,教材编者的本意并非空空老师以为的那样。此课做局部的探究活动,就这个个案而言“拉力大速度快”,探究如何加快速度等等,在很多技能方面还是挺有意义的,这点,看紫陌老师的图片也都能够感觉到。


 实际上,此课教师只要在总结的时候做一个小小的补充就OK了——“拉力越大速度越快”仅仅是本课堂这样的实验中个案成立,这个结论并不是普遍的科学规律——以后大家在中学阶段会有更深的学习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5 19:29:31编辑过]

      飞雪老师的思考相当缜密,事实上也确实存在漏洞。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更应该从更高的角度了解科学原理。但是往往很多时候即便是老师知道小学阶段孩子们认识到这个程度与概念、原理还有差距,也只能最后“提一下”,“补充一下”。那这样的提示真的有作用吗?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吗?几个学生会对这样的提点做出反应呢?亦或只是老师填补下自己的缺憾,为日后学生的“问责”留有余地呢?


      我的意思是怎样做,能让中小学孩子在某些概念、原理的衔接上更自然些,比如说力学、电和磁等。一直很困惑,也急需要专家的高屋建瓴。

TOP
28#

以下是引用曹文佳在2012-12-5 21:24:00的发言:

紫陌老师的课堂、拍照技术都很精彩,学习了。


还有七月飞雪的老师的帖子也认真学习了,其实现在的很多教材是这样的,一开始会存在错误或不全面的地方,到了以后的学习才会慢慢学习到,因为从局部来说是成立的。当然作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可以更丰富些,课上提一下是会更好些。


谢谢曹老师的鼓励,比较喜欢摄影,正好同事间有共同爱好的也不少,而且喜欢的事也正好是工作的事。呵呵。

TOP
29#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二课《用橡皮筋做动力》掠影


 


      因为场地安排的是在室外探究橡皮筋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所以交流好活动步骤、变量的控制后就组织学生室外开小车了。起初还担心学生会对橡皮筋的绕法,承载重物等会有小问题,进过一轮的巡视发现自己是多虑了。孩子们适应了围绕主题小组室外自行组织、记录等。我就又拿起了相机。


 


 














 


     实验活动三个班都在离下课10分钟左右顺利完成,略有先后的我请个别未完成小组继续做。完成的上交实验材料,完成作业本练习。这样不仅给动作稍慢的小组完成的机会,也间接告诉他们合作还可以更默契,这样下课就不用占用时间来做作业,因为那是放松的时间。


     最后5分钟,都回到了教室,小组交流平均距离。小组之间数值有不同的地方再请学生自行分析原因:可能是载重的不用,可能是橡筋弹力的不同(本身的质地),可能是地面的光滑程度不同。那有没有共同的发现:圈数越多,释放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这里有同学提到了速度越快,我就前面飞雪老师的建议急忙引导,那是加速越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6 17:34:01编辑过]

TOP
30#

科学课规模浩大,值得学习!


我在教学中小车的牛筋很难缠住小车车轴的。


因为红色滑轮不能固定在车轴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