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4.1关注倾听,发言的习惯 ——原来座位的排列也大有文章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虽然老师们早已耳熟能详,认同、接受、使用都没问题。但是对学习主体的研究和认识我们还是十分欠缺的。如昼夜是怎样形成的?高年级学生大多知道这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这节课怎么上?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学习基础是什么?学习障碍是什么?我们不清楚,就这样模糊不清的上课《昼夜》的课,当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看了这段文字,说实在的,自己在教学的时候,的确也有这样的迷茫,但是每次都是迷茫,却未真的有更好的方法去改变。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一课,第二课,都是孩子已经有前基础的课,而且一些孩子对昼夜形成、认识地球及运动的历史,了解的比书本介绍的还透彻。每次上完都会产生,上和没上,孩子都未向前发展一点点的挫败感,孩子对这些也未表现出很兴奋的求学欲。其实,还真的如章老师一针见血的几个问题“学习基础、发展目标、发展需求。没有弄清楚这些,去上课,孩子当然不来理你?是否有老师在上这课时,跟我一样有着这样的感受?您是如何解决的?
下面,我来说关注倾听、发言——原来座位的排列也大有文章
对于这个,我一直努力在尝试。
自从去年开始,从新校区来到老校区上课,我面临的问题是实验室的座位问题。实验室2的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小,里面的桌子是原来劳技的专用四方桌。学生进来坐时,都是四人一张桌子,一般都会面地面的坐。(见图一)


这种桌子的好处,便于小组展开讨论和实验的进行。但这种桌子唯一的缺陷就是,学生上课时,倾听习惯,发言习惯,也就是课堂的纪律很难掌控。
所以,也造成这个实验室被教师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因为,每次都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调控纪律。我想着,既然大家都不来用,那我就想着可以独占这个实验室了。
一上课,才发现,问题真的很多。
每次都会出现,个别小组开茶话会。你面对着我,相视一笑,你朝着他,挤眉弄眼。看到这里,我心里真的有股子无明业火在蹭蹭的窜。
可这种情况发火肯定是无作用的。是不是这帮孩子真的这么喜欢讲话呢?
我想到2010年,我们区进行的实验下水培训。
第一次培训在我们的新校区,座位类似于学生教室里的常规坐法。教师们,很认真的参与2天培训,效果极佳。每个都很认真,大家一起操作。(图二)


第三、第四天。我们换成了另一所学校。这所学生实验室的配置很高,都是六边形的座位。原以为,这样的实验室,更加利于教师们的实验。可问题马上出现了,整个教师闹哄哄,教师就像个孩子一样,你面对着我,讲讲话,我面朝着她笑一笑,另外有些教师已经开始玩弄起实验的器材。其实,每个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个纪律问题,可是,意识到了根本没用,就连教研员批评了也没用。于是,大家就在闹哄哄的两天中结束了培训。
这样一对比,我能责怪孩子么?连教师这么大的人都控制不住自己,孩子又怎样能控制呢?
于是,我想到了,怎样将座位进行调整。
也就是,在老校区的第二个学期初,我开始着手座位的调整
广纳建议,好建议者,奖励。
最终考虑排列:见图。这是我实验室的第一次座位调整。(图三)


这种好处,在于,避免了学生四人面对面,减少了眼神交流的机会,也就适当减少了说话的机会。
我要求孩子面部是面朝我。按照教室的座位四大组进行就座。
学生很新鲜,觉得,因为,学生待在学生,就喜欢老师能整出新鲜的花样。
但新鲜了一次后,不再新鲜。
按照这样的座位,我尝试了一个学期。
问题慢慢暴露,由于教室空间小,我很难走进学生里面,每次实验时,绕教室一周,我得花很大的力气。再者,虽然,我尽量避免学生之间座位的交错,但是,学生在坐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拥挤。第三,最后一组的同学被前排有齐刷刷的遮挡,看黑板有些吃力,由于座位在最后排,被我关注度也减少很多。
于是,我在今年,我想着改如何变。
我没有权利废除这批桌子,但是,我应该由权利调整实验室的布局。
于是,第二次的调整开始:
(见图四)


这次调整,我按照学号、分,定人定桌。并将这个排序在黑板上也画了相应的分布图。针对表现好的同学,在黑板的分布图中给于红星表扬体现。
这种排列有一个优点,学生上课互相交流的空间被我掌控了。我随时走到学生的中间,可以直接点同学回答问题。可以直接到到面前查看学生的实验和作业,我活动的空间大大增加,但也没有减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因为孩子的活动空间就是在桌子上。
第二,学生的视线很容易集中,我朝下面环视一周,很易察觉哪些孩子在看着我,在认真倾听,哪些孩子在走神,做自己的事情。
第三,学生在发言时,面对的是大家,这就是一种交流,而不是仅仅面对着我。
有时,我的演示实验,就搬张桌子在中间,我找个凳子坐下。孩子很开心, 说我有点像刘谦一样,在进行着魔术表演。哈哈
后话:这是我想改变在这个实验室上课,倾听、交流困难的几次尝试。有同事打趣,说,你又在变了?我笑着说,是的。每次变,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在家里,我喜欢挪动家俱,喜欢改变家里的布置,那是因为,我想改变一种心情,让自己在家里,始终觉得新鲜。
在学校里,我这样几次调整座位,我不是为了新鲜,为的是,怎样将这个实验室调整到最利于开展科学课。在一直努力的尝试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时,真的觉得,仅仅是一次座位的调整,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