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都市报 2012/10/23 夏子
实验小学四年级男生廖思楠的家长最近有点意外:儿子第一次参加全市小学生科学记录本评比,凭借三年级时科学课堂做的记录,初出茅庐的“菜鸟”居然拿了一等奖。“他的科学记录本中有许多的涂涂画画,都是科学课堂学习过程的记录,几乎没有添加其它修饰,也很少见他把记录本带回家补充内容。”
巨江小学科学老师程习颖这几天也一直津津乐道于学生记录本获奖的事。今年学校推荐的5本学生科学记录本,全部在市级评比中获奖,其中四年级的万星月,第一次参赛就得了二等奖。程老师说:“科学记录本评比门槛低,我们学校这些新居民的孩子,只要带着一本记录本一支笔进课堂,边研究边记录,不仅能培养科学素养,还能与城镇学校的孩子一同参与评比。”
2012年温州市小学生科学记录本评比结果刚刚揭晓,此次获奖选手中,除了城镇学校的学生,不乏农村学校、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2010年开始,市教研院面向全市11个县(市、区)及市直属学校的小学生,每年开展科学优秀记录本评比,以比赛推进学生科学课堂记录活动,这样的区域比赛在全国属首例。作为市“小科学家”培养工程系列活动之一,此项比赛获奖的学生,将有资格参与角逐温州市“小科学家”。
在一叠参赛作品中,有一本设计精美的“小科普书”。精心设计的封面,记录本内容涉及沉浮实验、热传递、时间的测量及地球运动等等,每一课的记录都有满满的好几页,文字空隙处或配上精致的小插图,或添加整页的彩色底纹,俨然一本彩色的科普书。让人意外的是,这件作品却在本次比赛中榜上无名。
今年的科学记录本评比,为什么“菜鸟”级的选手频频获奖,而做得像科普书的“高手”却榜上无名?作为科学记录本活动的推动人,市教研院小学科学教研员施昌魏说:“有人认为科学记录本做得越精致、越全面、越完美,就越容易获奖,这其实是个误区。我们提倡孩子在科学课上做记录,必须是真实的、常态的、基于小学生课堂实际的,科学记录本上即使涂涂改改,也都是孩子科学学习过程中留下的真实印记。通过记录本,孩子将会看到自己科学学习和成长的轨迹,并促进自己不断地思考。这才是教育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