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姚伟国:《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1#

姚伟国:《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实录

       姚伟国:《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实录

活动名称:嘉兴市小学科学名师“智慧课堂”暨携手送交专题活动


活动地点:平湖市百花小学


上课时间:2012921


执教:海宁市实验小学 姚伟国


活动主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转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2个脊椎动物标本、动物词语卡片、纸质大记录表等



课前谈话:


(课件出示:我们要做学习的主人)


一起读这句话。


……(对学生鼓励),我们要善于利用老师的力量、书本的力量……


如果我们现在算是第二次见面,你们对我熟悉吗?了解的信息多吗?除了知道我姓姚、来自海宁,还知道什么吗?……


 


教学实录:


(出示福娃晶晶的图片)是哪个动物?


——熊猫


(出示文洛克的图片)它是以什么动物为原型的?


—— ……


是当地的一种羊。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对哪些动物进行了重点观察与研究?


——(学生开火车回答)蜗牛、蚂蚁、蚕、蚯蚓、金鱼、蝗虫


刚开始学科学的时候,老师让大家抓过动物。(教师出示卡片:蜗牛、蚂蚁、蚱蜢、蚯蚓、蚕、金鱼)请回忆:我们了解了这些动物的哪些特征?


——蚂蚁有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


(教师板书:身体结构)


除了研究过身体结构以外,还研究过什么?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教师板书:生活环境)


——还有:生活习性


——蚕喜欢吃桑叶


(教师板书:食性)


你们有没有研究过它们怎么繁殖后代的?


—— ……


这是什么方面的特征?


——繁殖方式(板书)


……喜欢到……,这是什么方面的特征?


——运动方式(板书)


用铅笔触碰蜗牛的触角会……,这是蜗牛的反应(板书)


……蚕宝宝的变化过程……


——生长过程(板书)


 


课前我们把养过的动物写在卡片上,整理后发现有:猫、兔子、狼、麻雀、乌龟、狗、蝴蝶、青蛙。(教师一一贴出卡片)


如果让你继续写,我们班可能会写多少?有没有看过书?书上告诉我们有多少种?我们的教材上告诉我们有150多万,这么多,你看用办法去学?


——用分类


我们就不管150多万种了,就看黑板上的14种,如果让你分类,你会分为几类?先思考一下,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同桌,四人小组间交流,全班交流)


——可以分为哺乳动物和卵生动物


——水里的、陆地的、两栖动物,这是根据生活环境分类的(追问:什么是两栖动物)


——按身体结构分: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按运动方式分。


如果有的既能……又能……怎么归类?实在归不出的,就算“其它类”吧


我们古代的科学家也这样分过,比如:虫鱼鸟兽。但还不能涵盖很多。看看科学家怎么分的?


(出示课件:骨骼特征 脊柱)


(指导学生摸一摸脊柱:摸自己的、边上同学的脊柱)你发现了什么?


——硬的


——有些凸出


(课件出示:脊柱是有多快脊椎骨组成……)


(提问刚才的学生)你看了这段话,觉得你刚才的话怎么样?


——有点不清楚


(出示课件:鸟、狗、鱼的骨骼。脊椎动物)这是脊柱,是由一节一节的脊椎骨组成的,所以这类动物就叫做——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就叫做——无脊椎动物。


(把刚才黑板上的卡片理出来)青蛙是不是脊椎动物?有没有吃过牛蛙?


——是的,背部有骨头的


青蛙是脊椎动物。


现在我们把动物分成了两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这么多动物,还要继续分类吗?


可以问问教材,看书上举出了几种脊椎动物?几种无脊椎动物?


(出示表格纸)


常见的脊椎动物分类表





























类别


熟悉的动物


主要特征


特别提醒


鸟类


 


 


 


鱼类


 


 


 


哺乳动物


 


 


 


 


 


 


 


 


常见无脊椎动物分类表





























类别


熟悉的动物


主要特征


特别提醒


昆虫


 


 


 


 


 


 


 


 


 


 


 


 


 


 


 


请选择其中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学生领取教师提供的关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资料,看书本,同桌合作填写记录表)


(全班活动一段时间后,第一次补充提示)如果你已经对自己的研究很有把握了,就到前面把黑板上的表格填一填。


(部分先好的学生陆续到黑板上用记号笔填写)


教师第二补充提示)如果你已经全部好了,就在小组里面交流,如果你还不满足,我这里还有资料,可以来领取。


教师第三次补充提示)大家是学习的主人,你可以到前面来看骨骼、看同学填写的内容……


(有部分学生去看骨骼标本、有部分学生去看学生填写的表格,到后来,位置上只有少数学生在位置上了)


引导全班交流:


它们的想法有没有不恰当的地方?这张表格可以带回教室.


无脊椎动物占整个动物数量的95%以上,教材中只是例举了这几个,满足吗?我们还要继续研究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学校新闻:展示的写有动物词语的卡片,分到前面这两类已有)



请把老师提供的表格、资料带回去,自己记录的表格在教室里展示,接受同学们的检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23 21:26:2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沙发,支持梅姐!
TOP
3#

评课互动,期待中,正好反刍下。
TOP
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23 9:25:05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23 9:34:25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

姚伟国说课:


曾经上过《动物怎样生活》,也是把课堂给学生。


曾用的措施之一:领养小动物。


上这节课有一定的基础,海宁的靡建老师是那个过这节课。


这节课中,容纳的知识量实在太大。


基于的考虑:“背着行囊去上课,而不是搬着箱子去上课。”


今天的课是朴素的课、未经雕琢的课,但也是有自己想法的课。


让学生轻松点,学了以后,下课时不要研究动物的门给关了,打开它:一摸还有这么多的动物,一摸里面还有这么多的种类,一摸还有这么多不明白的。


第一个想法:立足学生的已有水平


小学科学的学习价值在哪里?不要走知识这条线。


今天的课上把学生学过的六类动物的拿出来,对动物已有特征的了解是这节课建构的基础。


但因为这六类动物中没有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在课前就想办法增加上去了乌龟、青蛙等,就构成了比较完备的一个结构。


第二个想法:着眼学生可能的发展方向


学了这节课后,要对学生以后有帮助,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好,像脊椎动物五类都有,尽管有些种类学生还搞不清楚,但已经超越了教材的要求(教材中只有三类),为什么,因为把时间放给了学生。


第三个想法:弘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知识容量增大的时候,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时是非常痛苦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调。把时间和空间放给学生,学生对已教材以外的资料还可以学习。今天发给学生的三份文字资料,不是一下子给他们的,是分阶段给的。这些资料是在网上搜索下来后,结合初中教材进行的修改,让为儿童易于理解接受的。


放手是一种胆量,需要有底气。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

 蒋明(平湖市艺术小学)点评:

本节课大气、清晰。小学科学怎么教?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给我们哪些思考?


1. 意识超前。比如:教师用?分钟时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找材料、到黑板上去写、到讲台上看标本、看黑板上学生的板书。这种状态,可能就是几年后的常态,特别是在小班化的模式下,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2. 体现学生为主体。比如:了解学生三年级时学习过哪些动物?养过哪些动物?选择熟悉的动物进行研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研究。浙江省《小学科学课建议30条件》中,要求师生占用课堂时间应该大约是1:1的比例,今天的这节课符合省里这样的要求。


4. 应变能力比较强。有好几个地方体现出来。比如:表格上的内容交流时间不够,就留给学生课外去进行,对青蛙、乌龟的深入了解也放在课外,把记录表带到班级里继续研究。科学课的学习不单单是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更多的是在课外。


5.教学重点的设计层次感强。比如脊椎动物:科学家怎么分类?—自己感觉脊柱——说明脊椎骨,说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看标本,加深印象——分类(是不是脊椎动物)——继续分类(看教材,填表格),层次感强


6.德育渗透。比如:青蛙与牛蛙的处理。青蛙不能吃的,那就牛蛙吧。


7.对教材的调节。比如:脊椎骨 的名称。


小建议:


1. 本课的重点主要是知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本课的知识量大,特别是给脊椎动物再分类时,有的是生活方式、有的是繁殖方式等,我个人觉得可以抓住一个动物的一个特征,抓住这个重要的特征,比如胎生动物就分成胎生和非胎生,再去教学科学家的分类方法。如果都让学生自己去想,可能学生会抓不住。


2. 有些东西是离不开教师的教的。比如:鳄鱼不是鱼、蝙蝠不是鸟。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9#

沈丽萍(平湖市当湖中心小学)点评:

本课执教老师严谨大气,体现了对教材的深刻剖析,让大家感受到了小学科科学最前沿的信息。


本节教材中让学生从动物的认识水平从“种”直接快越到“纲”甚至是“门”,这是一个难点,学生原有的认知中对动物的认识缺乏层次、等级。


今天的课上,学生的概念建立过程,是在讨论质疑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整理旧知策略。做得非常扎实:整理已在科学课中学习的动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动物,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策略。学生自己分类、科学家的分类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0#

  张建芳老师点评:

本课定位在科学学习方法的学习。


动物界就两个门:无脊椎的、脊椎的。学习生物分类的标准,其实就是生物的这些特征。几个层面:


种类繁多的动物需要用分类方法学习。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去分类。


需要引入科学的分类标准。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1#

 


陈彤老师点评:


本节课总体印象


注意展现学生的前概念,并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教学


参与度高(同桌合作效果很好,一人记录一操作,两人都要思考与交流)。


注意对学生基于学习的指导。


踏实有效。


自由开放的课


本节课中几个片段


1. 研究过哪些动物:蜗牛、蚂蚁、蚱蜢、蚕、金鱼


2. 研究过这些动物的哪些方面?


师板书: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实行、繁殖方式、运动方式、反映、生长过程


3. 给黑板上的动物分类


同桌交流、也可以全部学生交流


4. 怎么分类?


生:水、陆上


按身体结构:分成……


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整个活动小结)


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时间和空间。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


不仅让学生得到金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点石成金的手指(获取知识的过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注重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最科学探究本质特征的理解(证据、逻辑、质疑)。


注重证据是科学最重要的特点。


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实际上也就是科学素质的发展,包括思维的发展、方法的优化、操作能力的提升,等等。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要依靠教师教学有效度的提升达成,尤其要注重“基于证据,研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23 20:17:25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2#

看了课堂实录,很简朴但是有想法,做法也实在,可以让我们在一线尝试学习推广。谢老师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了。
TOP
13#

六上我也在上这个单元,感觉比较痛苦的是到底老师要给学生的底线到哪里为止?比如对植物、动物的分类要求。要分到多细,要分到多全?我们主要还是按照课标来。可是就像前面帖子里老师讲到的,我们被套上了考试的枷锁,再潇洒的老师也没了辙,就怕考个零界点的标准来,我无语了。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4#

支持姚老师,意识超前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15#

这节课的量很大,按类分划还是容易清楚的。偶感觉还是将常见的动物都分门别类了(教材分类的类别太少了),这样便于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TOP
16#

呵呵,再说一点,六上教材的编排《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是第四单元,其实我觉得应该编排在第一单元,现在很多常见的动物在校园里都能看到,等到十二月份或者一月份的时候很多动物都躲藏起来了不利于教学。九月份开学就上,学生比较容易观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24 10:08:27编辑过]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TOP
17#

佩服,网站老师的敬业,那天的音响有点欠缺,听并不清楚啊。但是整理材料的老师真是敬业。
一切都会过去,明天各人又将各奔前程。生命无所谓长短,无所谓欢乐哀愁,无所谓爱恨得失。一切都要过去,像那些花,那些流水……简单便是快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