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杠杆 (第一课时) 课后点滴记录
本课分成2课时学习。第一课时,时间比较宽松。
学生在找天平的三个位置时,出现了争执。个别学生认为天平不是杠杆,因为找不到相应的三个点。书本上关于杠杆的定义是,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这类描述比较适合刚接触杠杆的小学生。但也比较模糊。学生一想到杠杆,全部想到这样一个模型。
初中,关于杠杆,它的定义是:“能绕一个点旋转的硬棒。”如果,按着这个定义出发,天平是很容易被全班每一个学生确定是蕴含杠杆原理的。好在,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是杠杆,于是学着给不理解的学生分析。最终孩子达成一致,该工具是有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在内的。阻力点和用力点的位置可以互换。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这类模型,我马上出示书本跷跷板图片。这时,学生马上能分析了。上好这个班级,我就想到了,其实,我应该先出示跷跷板,分析,再出示天平。这样,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关于老虎钳这类的理解,他们的想法也挺出乎我的意料的。一位学生说,不是杠杆。因为,杠杆都有感觉有个撬棍样的,,会往上翘。我把问题扔了给其他孩子。
有些孩子马上反驳:“不是所有的杠杆都必须有翘这个动作的。”我说:“那你能举个例子说么?”学生有点发愣了。
我笑着说:“其实,你的想法是对的。不是所有的杠杆类工具都有向上翘的趋势,但一定会有围绕一个点转动的趋势。我们回看这个老虎钳,在使用的时候,是两个手柄是围绕一个支点转动,说得更直白一些,其实这里有两个杠杆,一起组合了这个工具。所以它会出现2个用力点和阻力点。我们单看其中的一个的运动轨迹。同学们感受一下我说的。”
学生这下子乐了。哎,的确正如我所说的一样。有一个孩子补充:“其实,老师,我发现如果这么一分开仔细看,还会有翘的感觉。”
我笑:“我理解你说的翘的感觉,其实,你的这个翘动,就是我们大家理解的转动。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