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夏日蒲公英读书专贴 [复制链接]

1#

[原创]夏日蒲公英读书专贴

 

前言:


    看见论坛里有好多老师都开了暑期的读书专贴,我耐不住心里痒痒,也想着跟风一次。30岁之前,我摆脱不了学校的束缚,每月必须读一本书,并撰写读书笔记,现在我已经过了30了,学校的条例对我已经不起任何作用。我也越发的慵懒起来。笔也不动,脑也不动。书到用时方恨少,真心觉得自己眼界越来越窄了。这次的90课时培训,很多专家都推荐了几本好书,于是产生了想要一读的冲动。


    发此贴的目的,是督促自己去做这件事,我怕自己一开学,一在学生身边转悠,自己就忘了当初给自己的约定。


    先发些以前的读书体会,帮自己填点空白吧。呵呵


 


 


我们的课堂谁做主?


——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


    已经记忆不起到底在哪里读过这样的一则真实的记录,只是清晰记得,中国的一所学校有外籍的专家来校考察。中国请了一名特级教师上了一堂课,从课的设计和教师的演绎来看,完美无瑕,从学生的反应角度来看,课堂其乐融融,学生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方很满意这堂课,正在大家为这堂课的成功完成长舒一口气,国外的专家却皱着眉头半天没说话,最后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的课,学生好像都会的么,那教师上这节课做什么呢?”


    无独有偶,这次又在读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时,又读到相类似的质疑,书上是这样描述的:从国内带去的课堂教学实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戴维先生责问:“摄像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教师?为什么只见教师在那里指手画脚?”,为什么老师的话是有字幕的,学生的没有?为什么老师还要对着回答好问题的学生说“坐下”,难道他回到好后不知道坐下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想,我们应该从来没有思考过吧。


    以前,我老喜欢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我的地盘我做主。但是,现在,我在想,我们的课堂谁做主?是应该我们自己么?


    转变我们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句话,我们喊了多少年,可是,始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畅快淋漓的放手,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是观念?是环境?


    一时间,我也找不出能解释的缘由。也许,我们都太习惯给自己的方式找个借口吧,比如,我们已经习惯这样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觉得这样的效率最高,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再如,可能我们班级的人太多了,没有办法开展诸如国外的那些大量实践活动;再再如,我们不敢随意带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万一出点事,谁付得起责任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找了N多能说服自己不能像国外那样授课的理由,结果就是,心中有学生的,愿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行动上却不敢妄为,于是,喊着口号,打着旗帜,却怎么也放手不起来。


    举个现实的对比例子吧?去年,一场大雪让我们临时决定放假,孩子是多么喜欢雪啊,作为科学老师,我多么希望能带着孩子在雪地里尽情玩一场,让孩子亲近自然,可是转念一想,万一,一些孩子因为玩雪过度,汗湿了,却没有地方换衣服,感冒了怎么办?一想到这些,我就畏缩了。


其实,为什么孩子们要到学校去?如果仅仅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那么,学生在家里也可以学习,如果说学校是听老师讲课的地方,那么,学生也可以在电视机前听老师讲课,也不一定非到学校不可。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校应该是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合作,来实现学生独自一人无法进行的学习的场所,是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


    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常常看一些有关的教育著作,就像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独教而无友的话,也会同样孤陋寡闻。


    在《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一书中,李希贵先生就是这样通过记述自己36天来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悟,告诉人们许多教育的道理;通过阅读这些教育叙事、教育随笔,在分享李希贵先生的收获和智慧的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思考良多、受益匪浅。



 

分享 转发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2-8-27 6:39:00的发言:
 

前言:


    看见论坛里有好多老师都开了暑期的读书专贴,我耐不住心里痒痒,也想着跟风一次。30岁之前,我摆脱不了学校的束缚,每月必须读一本书,并撰写读书笔记,现在我已经过了30了,学校的条例对我已经不起任何作用。我也越发的慵懒起来。笔也不动,脑也不动。书到用时方恨少,真心觉得自己眼界越来越窄了。这次的90课时培训,很多专家都推荐了几本好书,于是产生了想要一读的冲动。


    发此贴的目的,是督促自己去做这件事,我怕自己一开学,一在学生身边转悠,自己就忘了当初给自己的约定。


    先发些以前的读书体会,帮自己填点空白吧。呵呵


 


 


 


原来你的文采是这么练出来的,不仅书读得多,读后感也写得多。无论是你以前的读后感,还是现在新出炉的我们都想欣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27 9:37:32编辑过]

TOP
3#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2-8-27 6:39:00的发言:
 

我们的课堂谁做主?


——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


   


 


是啊!我们的教育确实关注教师怎么教比较多,对孩子怎么学关注很少。不过我们也在努力转变中,现在特别是我们的科学课,听课教师非常关注学生一堂课中的表现和学习状况,这就是一种进步。学生被关注多了,自然就会在教学设计时区思考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了。

TOP
4#

蒲公英的文字总是带有自然的气息。


 


别人手中枯燥的读书笔记,到了蒲公英的笔下,也可以那样的赏心悦目。

TOP
5#

读你的文字,总是那么清新,自然.期待中.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6#

期待更精彩的内容,也希望能参与到2012年浙江小学科学网开展暑假专业阅读评比活动中,还有最后几天!


报名地址: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29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27 10:17:53编辑过]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7#

感谢分享美文!期待更多……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

36天,期待你的分享。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9#

谢谢各位老师的鼓励,


我去报名参加读书活动了,


只是,我想说,


评奖不是我目的,


读书是我的初衷,


参与是我的动力,


分享是我想要的。


再次谢谢各位老师。近期,我会再读这本书,写一篇再读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的读后感和大家再次交流。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0#

评奖不是我目的,


读书是我的初衷,


参与是我的动力,


分享是我想要的。


********


呵,瞧,这版式排得!那叫一个精练哟!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11#

写得很实在,发人深省!赞一个!

TOP
12#

教育除了本身,还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教育就走到哪里。


商品经济时代,需要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


所以教育任重道远!

TOP
13#

以下是引用金亚军在2012-8-27 15:12:00的发言:

    
    

写得很实在,发人深省!赞一个!


    

谢谢亚军老师。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4#

有些书,适合快速阅读,有些书只能细嚼慢咽。比如,白开水,我可以快速喝,但茶,可能去品更有味道。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5#

这是一本值得去品的书,虽然文字一点不华丽优美,但篇篇发人深省。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6#

顶下,顺便透露下,我这里有几本书,可以友情互换阅读。
求真、乐学、为善
TOP
17#

以下是引用徐明夏在2012-8-27 20:28:00的发言:

    
    顶下,顺便透露下,我这里有几本书,可以友情互换阅读。
    

我同意。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8#

哎,我发现最近你们俩(黎和徐)比较“火爆”哎!发帖啊,互换啊……培训真好,至少激发了两年轻人,更加积极,更加奋发向上!大大的表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27 21:43:37编辑过]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19#

以下是引用风信子在2012-8-27 21:43:00的发言:

    
    哎,我发现最近你们俩(黎和徐)比较“火爆”哎!发帖啊,互换啊……培训真好,至少激发了两年轻人,更加积极,更加奋发向上!大大的表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27 21:43:37编辑过]


    

嗯,,嗯,,主要是咱们培训班的班长引领的好。。哈哈。支教了啊,,到我们这里支教呀,,太需要您了。。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0#

 

看了那么多老师的回帖留言,我挺感动的。说实话,我以前喜欢藏着自己,虽然喜欢胡乱写写,但很多时候,我都自己写,也不自己看,也不让别人看。一天一天的存放在哪里。偶尔那天,听着音乐,回忆时,也许会心血来潮的翻一翻以前留下的片言碎语。那时,我又会感慨,时光,命运。


这次,我能把自己从深海鱼努力变成浅海的鱼,感谢这次的区90课时的培训,感谢喻老师的鼓励,感谢一直鼓励我前进,给我力量的教研员,感谢论坛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1#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2-8-28 6:21:00的发言:
 

看了那么多老师的回帖留言,我挺感动的。说实话,我以前喜欢藏着自己,虽然喜欢胡乱写写,但很多时候,我都自己写,也不自己看,也不让别人看。一天一天的存放在哪里。偶尔那天,听着音乐,回忆时,也许会心血来潮的翻一翻以前留下的片言碎语。那时,我又会感慨,时光,命运。


这次,我能把自己从深海鱼努力变成浅海的鱼,感谢这次的区90课时的培训,感谢喻老师的鼓励,感谢一直鼓励我前进,给我力量的教研员,感谢论坛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欢迎深海里的这条鱼浮出水面,给我们论坛增添了不少新鲜的力量。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2#

 

谢谢海风。


下面的这篇读后感,我就从教师培训说起


写前,先调侃一下:通常,培训者,我们尊称为“专家”,被培训者,我们称之“学员”。其实,专家的任务就是抛出一块“砖”,从学员这里引出“玉”来。所以“专家”又名“砖家”。呵呵,以上纯属蒲公英的异想天开,供您浅浅一笑。那我就以抛砖引玉为题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28 6:53:11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3#

 

抛砖——引玉


——再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之教师培训篇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写得真好:培训究竟应该给教师留下什么?我想,它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也不应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应是一种思维的方式,一种学习的习惯和态度,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经过我们的培训得到了这样的结果:有多少颗脑袋,就有多少个答案,那么,这样的培训才算真正体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真谛。


    对于刚刚经历了为期6天90课时培训的我,转而又去杭州培训2天的我来说,在这又重读到这段文字时,心中莫名的澎湃起来。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认知层面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让我去接受一种新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这也是我深深的李希贵老师这篇感悟共鸣的最重要原因。


    书中还这样说:国外培训者的责任就是“抛砖引玉”,好的方法或者说适合教师本身的方法不是从培训者那里听来的,它应该产生在教师们中间,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教师与同伴互动、分享的习惯,重视倾听同伴的声音。只有这样,教师们回到学校里去的时候才能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把互动、分享的习惯带到工作中去,培训才具有可持续性的效益。也就是说,我们的培训最终是单纯地教给教师一个固定不变的方法,还是留给他们好的思维方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尤其是,教师会不会拥有自主发展的动力?


    说的真好,再一次诠释了培训的意义。


    我喜欢我们小学科学研讨的氛围,特别是每次公开课之后的研讨,虽然言语之间偶尔会有火药味,但是,我们心里谁都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对事不对人。只有这样激烈的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才能推进小学科学教学继续前进。一团和气,只能滋生不敢讲实话的新人。我们都是上过课,也都是当过被听过课的孩子,都从不成熟的课堂慢慢走向稳重。我们都明白每一堂课背后的艰辛,那些个磨课的日子,会让你尝遍酸甜苦辣。


    做一次培训活动不容易,那如果遇到觉得你认为不怎么样的培训时,我们该如何对待呢?我想,对于我们被培训者来说,那就是需要更新观念的时刻。


    书上的这段话很现实、很骨感,摘下供分享:我们通常把培训效果更多地寄托在培训者身上,希望他们能口吐珠玑,妙手回春,教给给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或者是一些攻能克、战能胜的法宝。


    对照自己,这些描述话语有没有真的击中你。


    如果,不幸被击中,那么,没关系,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转变,更新自己的观念,因为我们不想成为被“OUT”了的那个人。


    就像这句话说的那样: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上课的方式,那我就改变自己听课的习惯。


    缘分就是那样的奇怪,当你在正确的时候,遇见对的人,对的事,你就会变成一个幸福的人。


    在恰当的时候,遇见一件对的事,看到一本引起共鸣的书,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我不是和喻老师第一次打交道,也不是第一次听喻老师的讲座,喻老师每次在讲座后,都会呼吁大家去关注科学网站,多冒泡。可每次,我都把冒泡的事抛之脑后,继续做一个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分享的吝啬之人。


    这本书, 我以前也看过,可没有现在看到这篇产生的共鸣。


    所以,相遇需要缘分。一定要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见对的人。


    大千世界,能够相遇,那就是福气,也许有时只是寒暄、客套,但这也会成为改变你学习观念的贵人。


    书海如山,转角拾到的那本,带给你的共鸣,或许能激励你一生。


    不论是“抛砖引玉”也好,“看书悟道”也罢,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和观念,我已经开始慢慢转变,那么,你呢?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4#

一早在科学论坛欣喜的读到蒲公英老师的美文,给人以心潮澎湃的感觉!再次感谢你抛出的砖,悟出的道!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5#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上课的方式,那我就改变自己听课的习惯。  这句话给了我不少启发,看蒲公英的体会人不知不觉会静下心来,赞啊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26#

向你学习,读书的时候也在用心的思考
TOP
27#

以下是引用钢纲刀在2012-8-28 11:44:00的发言:
向你学习,读书的时候也在用心的思考

互相学习。。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8#

以下是引用湖州科学老师在2012-8-28 9:35:00的发言: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上课的方式,那我就改变自己听课的习惯。  这句话给了我不少启发,看蒲公英的体会人不知不觉会静下心来,赞啊

我喜欢边听纯音乐,边写。这样既能使人静下来,写的时候又不觉得枯燥。。。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9#

有时候我们的感悟往往来源于自己的一种切身的体会,只有自己那么近距离的感知才会催生出笔下那句句真言!是也不是,黎?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30#

纷飞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美好,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我们的课堂谁做主?”是我们在不断思索与寻找的,我们也正尝试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