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来自于勤奋
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中心小学 孟金根
接到任务后很畏难,老师的专业成长别人谈得很多了,谈什么,怎么谈呢?空对空有没有多大价值,再说大家肯定比我学得好,实的么,别人的事例我又不太了解。所以想来想去,还是用我自己的,从我的个人经历谈点想法,首先申明,用我自己的经历谈成长,不要产生错觉以为我很成长了。只是些体会心得而己。
不是什么报告,只是想谈点自己的经历,或许给大家有所启发。我是76年开始工作,任过民办老师。80年师范毕业后从事语文教学。所以是从语文转行过来教科学的。也是阴差阳错的。――到今年好像教学14年科学了。说发展么也有点,曾被评为浙江省普及实验教学先进个人,中学高级老师,区科学学科带头,也参现过一些培训辅导。现在是市首届科学学会会员。
所谓的专业成长,我个认为不是评上什么什么称号,虽然那些是成长的显性反遇映,实在的内涵是:能独立而正确的把握教材,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游刃有余,有共同协作研究的能力,能胜任学科的教学任务。
想围绕“勤”字来谈。人都在成长,有些成长得慢些,有些成长得快点,作为一个青年老师想快速成长,我觉得可以从这“六勤”入手:勤 读,勤 行,勤 问,勤 思,勤 写,勤 研。
一、勤 读
我以为读对于一位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信息的增量可以用迅速来形容。不读就会落伍。再说,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无所不包,而我们不可能是博士,通晓所有,所以解决知识不足的唯一办法就是读书。
科学老师读那些方面的书呢?
我从自身的经验,觉得三类书是一定要读的,一是专业知识类的,一是教材,一是教参。
我95年开始教自然,我教六年级,六年级的自然主要是地理和历史,上册是中国的历史,下册是世界历史。以前都是教语文的。虽然师范读的是语文专业,也读过历史、地理,但我们读的地理,历史都是中国的,世界的读得很少,再说毕业后没有教这些学科,忘得也差不多了,而那一年又是自然统考的第一年。为了解决知识不足的问题,我通读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还有涉读了《中国通史》等。统考时,我的班里居然有12个100分。平均分全区第一。再后来我是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理面的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做实验什么的,我都很陌生的。于是我买了《少儿百科全书一套》、《自然老师实验手册》等书,还向中学老师借教材来读。
后来居然在全区普实验收中对自然老师进行实难培训时,我还担任了实验的辅导任务。当时在“文昌路小学”。
第二个要读好教材,读正确教材。教材是我们老师组织教学的依据,蓝本。当然读好教材包括读好《标准》。因为教学目标,要求是在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如何读好教材,我写过不少随笔,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我的博客看看 。这儿就不展开了。因为今天不是这个话题。
第三个是要读细教参。教材对老师来说毕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我在上《设计一个保温杯》时就遇到了没有读好教参而带来的问题。如《设计一个保温杯》的案例。
二、勤 行。
行即实践。我个人认为,一位科学老师必需要有这一思想。像语文老师做下水文,数学老师对有些难题先要做做一样,科学老师对于实验,一些没接触的实验。一定要亲自做一下。在这方面我吃过好多亏的,因为自己不是理科出身。
如《一次失败的实验》测冰盐水的温度,理解水凝成冰要放出热量的事。
如《橡皮泥沉浮》橡皮泥放入水会化的事
如《小汽车》关于铁片太重,气球太小的事
如《天文望远镜》的使用。
如《这个实验你做了吗》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事。
三、勤 问
勤问是获取有用信息为我所用,借用别人智慧为我所用的重用手段,是无本经营。作为一个青年老师,更应具备这样的心理素质,不必怕丑。教学上前辈很多,同行中矫矫者很多,像吴建伟、仲明亮、王万良等,这些都是我们成长中不或缺的宝贵资源。
我这个人其它方面很胆小,也很怕丑的,但就是在教学上,在学术上是不怕的,而且还有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
问,使我知道了许多不知道的。
如《晶体世界》中,对于碱面的晶体是怎么样的?“半夜三更,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白天月相的“上面”填什么?用嘴吹来蜡烛是阻断燃烧的什么条件等,我都不厌其烦的请教,虽然有些也不能得到明确的答复,但自己心中有底了,可以对学生理直气壮地说“别人也不知道。”
四、勤 思
善思是智者,我可不是。
但作为一会老师就得学会善思。把反思作为一种习惯。不断反思自己走过的路,不断积累自己走过的脚印,会使自己的根基不断深厚的,反思是老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我觉得自己能走到现在,重要的是得益于不断地反思。
我的反思,开始于98年,当时就是把一节课中自己认为精彩的环节记录下来,没有什么系统性的。我记都是很及时的,一下课就记,连手都不洗。我们的教导主任把我这一做法多次向老师们推荐。
后来开始做系统的有目的记录,如99年思考的主题是“学生的主动参与”问题,关注了一个学期,于是就有了第一篇论文,题目是《浅谈常识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获得了区二等奖。2000年关注教材的处理,也写了一篇论文《常识学科开放性运用教材之我见》获得了市 二等奖。再比如说后来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写了篇《有效课堂节点》获得市一等奖。我的很多随笔都是我关注研究问题的结果。
我的思考,涉及教材的比较多的,而且也很大胆,对教材会作一些调整,如《月相变化》我增加了模拟实验;《金属热胀冷缩吗》我增加了一个面积膨胀的实验。《传热比赛》,我改变了实验,根据实际,一个一个做。
对六上的教材提出过自己的修改意见《关于六上科学的一点修改意见》
第二个多的是教学组织。如《一课三案》是关于“学问逻辑与认知逻辑的统一问题”。
第三反思多的是实验如《这样改变实验不知对不对》在温度计上包湿布用扇子扇凉,让学生认识水的蒸发要吸收热量的问题 。
反思精彩的,也反思失败的。如《一次失败的实验》测冰盐水温度的事。
当然,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这堂课与昨天有所发展了吗?下半年比上半年发展了吗?今 年比去年发展了吗?你的生命价值是增值了还是贬值了!等等。
我的论文,随笔,甚至课题都是平时思考的结果。
五、勤 写
写是一种积累的方式,记性再好,总有忘记的一天。因此,我认为,青年老师的专业成长中离不开“写”。写教学反思随笔,写教学经验总结,写研究论文。
我们的写不要太功利,只为自己积累,只为自己的教学更精彩,只为自己不至于五年后还是原来的自己而写。
我从99年开始写论文,到现在已在各级各类的评比中,相关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有19篇。2006年下半年开始写博客,教学随笔有近600篇。发到网上的有358篇,在探索博客里被评为了博客之星,获得了优秀博客二等奖,点击率16000多。这次还评为秀洲区首届博客之星。
写贵在坚持。有些青年老师怕写,说自己写出来的不成样。其实这想法是有问题的,你写是为了什么?是为别人吗?还有的说,不会写,你不写怎么说不会写呢?张刘祥局长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写是教不会的,你写了就知道怎么写了。”
六、勤 研
研究是摆脱教书匠的前提。而我认为作为我们的一线老师的研究,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草根研究”最合适。不要一提研究就想到课题,既要方案,又要论证,还要活动。我们一线老师那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所以我提倡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方法呢,就是一学期一个重点,这在我区的教学常规管理中有的。
我从99年开始就是这样做的。前面已经说过。第一个关注的问题是:“常识课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一是常规管理的需要,二是受到钱金明老师的影响。
这种问题研究,寓于教学实践中,随时记录,及时反思,是真正的行动研究。既节约,又实用。
我想作为一位青年老师,为了自己的每天增值,为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为了自己的生命更靓亮,肯定希望自己能迅速成长,那么就记住这句话吧:“成长在于勤!”
因为自己没有很好成长,所以说的没有什么说服力,你们姑且听之 ,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吧。也可作为茶余晚后的谈资,我都能接受。如果你们对的随笔感兴趣,可去我的博客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