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沈晴雨的成长贴 [复制链接]

61#

     今天参加中美广角工作站“教师有效提问”的活动,先记录教研员杨老师几句个人较深刻的话:


     1、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要注意找准 学生原有的基本点,发展点,攀援点。


     2、实验提示,要能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图文并貌效果佳。


     3、要把握科学课的大方向,再来微观的设计每一堂课。


     4、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最好整理成,学生通过什么活动,达到什么目标。方向性准。


     5、把握一堂课的主干问题,然后进行横向分支。但是主干一定要明确。

TOP
62#

以下是引用晴雨在2012-9-24 21:04:00的发言:

      最近一直被班里的一个学生困扰,他老是在上课的时候打扰邻桌的同学,去打人家,甚至用矿泉水去泼人家,弄得全班同学都无法上课。有一次,实在太严重了,我不得不请来他们的班主任。据说以前,班主任叫他的家长陪在教室里上课,这样才能勉强保持教学秩序。刚刚听说有这么个学生的时候,我是很想把他当做一个难点去攻破,现在发现自己实在是没有能力去对付他了。这样下去,整个班级的课堂教学可怎么上哦。很是担心。


课堂一直以来,我的原则是收中带放,收放之间学问很大,只有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师生才能实现教学价值。


离开了教学秩序,课堂的效率,教师的教学质量都会下降,所以教学秩序要作为教学重点来抓。


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激励机制,来有力保障有效的教学秩序。


 


其二,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用教学来吸引学生,这样课堂就能变得有序、有效了。

TOP
63#

以下是引用晴雨在2012-9-24 21:09:00的发言:
       最近在上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我用的是演示实验,和大家一起把实验数据得出来,等要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填写“我的发现”,这一栏时候,学生却只能停留在诸如“定滑轮两边的钩码数一样”,“用动滑轮提升物体的力是直接提升物体力的一半”,不能更深入一点。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上升到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够省力。

关于科学探究,沈老师应该进行探究实验前的预设,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参与实验探究,再配以较为完善的记录表,实验后有效调动学生研讨热情。相信会好多的。

TOP
64#

以下是引用金亚军在2012-12-4 20:11:00的发言:

关于科学探究,沈老师应该进行探究实验前的预设,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参与实验探究,再配以较为完善的记录表,实验后有效调动学生研讨热情。相信会好多的。


好的,我知道,我问题出在哪里了,谢谢。金老师。

TOP
65#

以下是引用金亚军在2012-12-4 20:01:00的发言:

课堂一直以来,我的原则是收中带放,收放之间学问很大,只有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师生才能实现教学价值。


离开了教学秩序,课堂的效率,教师的教学质量都会下降,所以教学秩序要作为教学重点来抓。


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激励机制,来有力保障有效的教学秩序。


 


其二,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用教学来吸引学生,这样课堂就能变得有序、有效了。


很遗憾,当教师一年多了,但还是会为课堂常规秩序而烦恼。还是多尝试多摸索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4 20:45:21编辑过]

TOP
66#

以下是引用晴雨在2012-12-4 19:18:00的发言:

     今天参加中美广角工作站“教师有效提问”的活动,先记录教研员杨老师几句个人较深刻的话:


     1、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要注意找准 学生原有的基本点,发展点,攀援点。


     2、实验提示,要能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图文并貌效果佳。


     3、要把握科学课的大方向,再来微观的设计每一堂课。


     4、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最好整理成,学生通过什么活动,达到什么目标。方向性准。


     5、把握一堂课的主干问题,然后进行横向分支。但是主干一定要明确。


需要在实践中慢慢领悟

做有意义的事!
TOP
67#

我们新教师进来问我教学的基本方法,我就说课堂秩序、课堂常规是教学的基础。
TOP
68#

以下是引用晴雨在2012-12-4 19:18:00的发言:

     今天参加中美广角工作站“教师有效提问”的活动,先记录教研员杨老师几句个人较深刻的话:


     1、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要注意找准 学生原有的基本点,发展点,攀援点。


     2、实验提示,要能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图文并貌效果佳。


     3、要把握科学课的大方向,再来微观的设计每一堂课。


     4、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最好整理成,学生通过什么活动,达到什么目标。方向性准。


     5、把握一堂课的主干问题,然后进行横向分支。但是主干一定要明确。


在实践中体验!学习了。

享受教育
TOP
69#

 

      现在上六上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这个单元却觉得没什么东西好上的,也不知道怎么上。于是,在前两节课中,我第一次尝试将学生带出教室。其中有太多不足的地方,在具体的知识和方法上面,似乎学生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学生的兴奋度是激发起来了。孩子们到了操场上像幸福的小野马到处窜,可兴的是到某个点,还是能够几个人蹲下来细细观察一番。


      今天在此课的基础上,上《多种多样的植物》。首先让每个小组来说一种植物,要求说出植物的名称和特点。其中,有个学生讲到:紫薇:叶子紫色,属于蔷薇科的植物。我一听到此,给予大大表扬,下课去吃中饭的路上,孩子们就在关注植物标签上这方面的信息了。哈哈,小乐乐一番。

TOP
70#

晴雨,成长贴记录了你的成长足迹,加油!
TOP
71#

      最近在上五上的《运动与摩擦》这一课,孩子们没有机会自己尝试做实验,是我做的演示实验,光光这一点,孩子们就已经很欢喜了,场面很是热闹。


     可在这热闹场面过后,关于摩擦力的知识点,孩子们是轻松的掌握了。但是,其他诸如技能方面,思维方面,按照我的判断是没有的。如何在这两个方面让孩子成长,很迫切也很值得思考改进。

TOP
72#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啊,材料也比较简单。
享受教育
TOP
73#

论坛是个好地方,网站、科学QQ群也很好,建议沈老师试试!
TOP
74#

让孩子多动手试试!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75#

 

我们的科学课要是怎样的


                                                                               ——有感于萧山区小学科学第19届年会



      12月20日,我有幸参加在闻堰镇小举行的区小学科学第19届年会。年会上,各路神仙大展风采,给一线的科学老师带来了一份饕餮大餐。


       年会中,我们跟闻堰镇小六年级的同学一起学习了分别由华引江、沈辽老师执教《相貌各异的我们》、《多种多样的植物》;聆听上级教研员喻伯军、徐春建老师的讲座和评课;见到了可亲可敬的何树德老师;最后由教研员杨春晖老师做年度工作总结与展望。


       首先,说一说两节课。华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直接切入主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本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另外华老师还利用计算机统计实验数据,画柱状图的方式展示实验结果,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沈老师的课切入主题并不是很快,但是其从课前的谈话到导课,都不离课的中心——分类,无声胜有声。两节课既有很好的整体效果,又精心于细节设计。


        其次,说一说我的想法。我们的科学课要带给孩子们什么,精彩的环节设计、有趣的探究活动还是诸如知识点之类的。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有限时间里能够带给他们的有限的内容。什么是无限的?方法、思维习惯、喻老师们所说的大概念等等。我想我们在准备每堂课的时候,是否应该把大概念这个指挥棒始终放在前头,以指导具体的小概念。


        年会虽已结束,但是我们还有展望。祝愿萧山小学科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20 21:55:33编辑过]

TOP
76#

 

      今天参加中美广角工作站的理论学习活动,理论是听了,但是留下一个难题。


      教师在使得学生的前概念得以暴露之后,如何就前概念展开调整教学,并且能够就此达到教材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这个需要的功力,好深厚啊!


      暴露前概念——产生认知冲突、矛盾——建构新的概念。


      说说就这么几个字,但好难啊!

TOP
77#

嗯,理论跟实践还要需一定的时间进行磨合领悟和提升!

TOP
78#

是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啊

TOP
79#

 

2013年4月24日星期三   中美广角工作站课堂实践活动      城东小学


   



      今天,是我们工作站每月一次的课堂实践活动时间。由老学员陆祝林执教《水珠从哪里来》,陈斌执教《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还邀请到了市、区的两位教研员,徐春建老师、杨春晖老师。本次活动,带给我们学习研究课堂教学的案例以外,还主要向我们教研员展示了5E教学模式。


     《水珠从哪里来》一课,亮点就是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猜测,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生能够“做自己”的实验,而不是像以前的大部分科学课一样,大家都做相同材料的相同实验。这一点,我很佩服陆老师,能够这么放得开。对照我们的学习表格,几乎个个环节都做得相当到位。不是很如意的地方是,学生对于知识点本身是掌握了,但是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似乎没有多大效应。当然这两个维度的量化、显性化本身也较难。其实,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这两方面都在潜移默化得变化着,如果教师想办法通过板书或者语言将其明朗化,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更高。例如,教师预设是想让学生在最后回答有什么收获的时候,回答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学生都无法想到这一点,如果板书的时候,教师在恰当的地方写上“实验”二字,学生就较容易回答上来的同时,也给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TOP
80#

有心人
TOP
81#

     首先,说明下 我不是班主任。


     今天,在学校的某个教室里,发现他们贴奖状的方式比较特别,就记录下。他们班贴奖状的方式是,在教室正对前门的墙上,从下往上一张张贴上去,排成一次。我见了之后,顿时让我心中有点小兴奋。我想着,作为集体中一份子的小朋友,看了也会大受鼓舞,至少在新获得一张奖状,贴上去的那一刻,会小激动一番。我想,这就是渗透着细节的班级软文化。


     无论教学 还是教育,我们细细想想,总能够找到更好的,更完美的地方。

TOP
82#

小细节渗透着大德育

做有意义的事!
TOP
83#

集体凝聚力是一个班级最重要的!赞一个!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84#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3-4-26 10:23:00的发言:

    
    集体凝聚力是一个班级最重要的!赞一个!
    


是啊,我好佩服也很羡慕这个班主任哦。
TOP
85#

以下是引用晴雨在2013-4-26 9:44:00的发言:

          今天,在学校的某个教室里,发现他们贴奖状的方式比较特别,就记录下。他们班贴奖状的方式是,在教室正对前门的墙上,从下往上一张张贴上去,排成一次。我见了之后,顿时让我心中有点小兴奋。我想着,作为集体中一份子的小朋友,看了也会大受鼓舞,至少在新获得一张奖状,贴上去的那一刻,会小激动一番。我想,这就是渗透着细节的班级软文化。

 是不是比一比,看谁爬的高?成绩展示,让所有的孩子都看见,并以此激励他人,激励自己。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86#

不是,是他们集体的奖状,都是班级奖项 。
TOP
87#

 

所谓的美丽谎言


     今天在上五下《摆的研究》,我采用的是教师演示实验。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幅度、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摆的速度)进行实验,教师控制时间,由学生数数得出数据。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能够亲自看到他们的猜测有否得到事实的验证,知道要用事实说话以外,似乎在科学思维上没有得到锻炼。但是,孩子们在课堂上还是很放松、很开心。可一直以来,我最多做的是演示实验,这是我有愧于他们的。还有个孩子,在摆锤碰到障碍物之后,条件反射似的说这次不能算,惊呼孩子真棒啊。


在做重量是影响摆快慢的因素实验时,随着重量增加,摆动的次数是存在较大差别的,但由于当时秒表掌握在我的手中,所以原本“固定的时间段”变成“活动时间段”,呈现在黑板上的是一串“理想”数据。这个秘密,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是,我相信,此刻孩子们却是深信不疑的。而且,对于相关的知识点,“记忆”就不成问题。多么美丽的一个谎言!


      之后,让我胆战心惊的是,这个也太蹩脚了吧!

TOP
88#

以下是引用晴雨在2013-4-26 9:44:00的发言:

    
    

     首先,说明下 我不是班主任。


    

     今天,在学校的某个教室里,发现他们贴奖状的方式比较特别,就记录下。他们班贴奖状的方式是,在教室正对前门的墙上,从下往上一张张贴上去,排成一次。我见了之后,顿时让我心中有点小兴奋。我想着,作为集体中一份子的小朋友,看了也会大受鼓舞,至少在新获得一张奖状,贴上去的那一刻,会小激动一番。我想,这就是渗透着细节的班级软文化。


    

     无论教学 还是教育,我们细细想想,总能够找到更好的,更完美的地方。


    



好有心的老师。
享受教育
TOP
89#

以下是引用晴雨在2013-5-6 13:42:00的发言:

    
     

所谓的美丽谎言


    

     今天在上五下《摆的研究》,我采用的是教师演示实验。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幅度、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摆的速度)进行实验,教师控制时间,由学生数数得出数据。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能够亲自看到他们的猜测有否得到事实的验证,知道要用事实说话以外,似乎在科学思维上没有得到锻炼。但是,孩子们在课堂上还是很放松、很开心。可一直以来,我最多做的是演示实验,这是我有愧于他们的。还有个孩子,在摆锤碰到障碍物之后,条件反射似的说这次不能算,惊呼孩子真棒啊。


    

在做重量是影响摆快慢的因素实验时,随着重量增加,摆动的次数是存在较大差别的,但由于当时秒表掌握在我的手中,所以原本“固定的时间段”变成“活动时间段”,呈现在黑板上的是一串“理想”数据。这个秘密,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是,我相信,此刻孩子们却是深信不疑的。而且,对于相关的知识点,“记忆”就不成问题。多么美丽的一个谎言!


    

      之后,让我胆战心惊的是,这个也太蹩脚了吧!


    



为什么不尝试让学生真实一下呢。你有其他用意????
享受教育
TOP
90#

以下是引用空空在2013-5-6 15:05:00的发言:

为什么不尝试让学生真实一下呢。你有其他用意????

      我主要是考虑到那个班的学生太乖了,他们一直习惯于而且喜欢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如果实现现象与知识点发生冲突,他们不会去质疑,而是迷茫。所以 我想着只能给他们“正确”的。


      在下一个班级,这个班级学生的纪律问题,一直是任课老师头痛的。他们不是讲空话就是流离在课堂外,我就指定了一个学生控制时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