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位80后小将嘉实论剑——记南湖区小学科学“信息分类再聚焦”课... [复制链接]

1#

四位80后小将嘉实论剑——记南湖区小学科学“信息分类再聚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四位80后小将嘉实论剑


 


——记南湖区小学科学“信息分类再聚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612日,南湖区科学课堂研讨活动在嘉兴市实验小学东校区举行。本次活动分别由来自清河小学的肖文洁老师、实验小学的李张宇老师、南湖国际实验学校的蒋跃华老师以及吉水小学的沈敏杰老师执教同一个内容——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位老师分别执教三到六年级,然而这节课的内容是来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于是,为了凸显研讨的价值,四位老师围绕“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分类”这个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演绎。


肖文洁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肖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初步了解有哪些信息,然后组织小组思考讨论,把这些信息摘录下来,经过交流,发现分类是比较好的方法,然后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教师直截了当让学生知道分成哪几类,这样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高效也必要的。通过分类发现,学生对于包装上的信息分类还是比较清楚的,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期中包括让一个小组进行黑板演示分类,然后其他小组进行对照,观察发现相同不同,指出不同之处。主要是要学生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的了解,通过几个食品生产日期的出示,让学生知道保质期与生产日期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今天四年级的“指导员”是李张宇,李老师指导学生的活动明显地体现出了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比如在探究活动之前的探究目的研究指导,组织学生对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进行摘录的过程中,并没有像对待三年级的孩子那样细致,而是简练地概括出了记录的要素,并不出示友情提醒等内容,从今天活动的纵向层次看,体现了李老师对四年级学生的了解。另外,李老师在对食品包装的选择处理上也指向了今天的活动主题,让学生思考旺仔牛奶为什么要有不同的包装方法,盒装的保质期与罐装的保质期的观察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十分重要,可以在平日里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安全性、重要性等分类方法进行观察与选择。


来自南湖国际实验学校的蒋跃华老师,给大家的感觉是成熟与稳重。在本次活动中,五年级的学生深深地被蒋老师吸引住了。蒋老师一开始,结合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进行吃东西的活动,不要小看这个活动哦!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想要吃东西,小部分孩子说出了自己不想吃蒋老师送的食物的观点——安全问题,从而切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即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分类研究。蒋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方式,让学生观察零食“妙脆角”包装袋上面的信息,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对妙脆角的配料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这些配料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食品添加剂。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今天上课老师的目的,也是学生健康、科学生活的一种需要,蒋老师不漏声色地引导学生通过全班的交流,发现仅仅是配料的观察还不够,还组织学生进行了食品包装上面的保质期等信息的分类。可以说,今天的四节课中,蒋老师这节课凸显了为了研究而分类,而不是为了分类而分类。


下午,由吉水小学的沈敏杰老师执教六年级。沈老师别样的上课风格,也比较适合六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三则新闻事件出发,让学生知道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添加剂以及制造材料会影响到食品的安全问题。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分类,并且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知道了去如何分类、如何观察信息,以了解这个食品的安全性。


后来,这四位上课老师以及参与今天课堂研讨活动的老师们进行了一个访谈式的研讨。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大家谈话的目的主要围绕1、主要要达到什么目的;2、备课是一件非常磨人的事情,有哪些困惑,如何解决的;3、在这一节课中,你感受到的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四位老师以及到场的南湖区各位优秀的科学教师进行了深入、精彩的研讨。来自吉水小学的沈国萍老师在听了肖文洁老师的想法之后,给大家总结了今天上课的目的以及定位,接着来自南湖国际实验学校的徐文良老师四位上课的老师,如何对这节课活动目标进行定位来展示。来自新丰镇中心小学的余献宝老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的,四个年级中的各自定位,他精彩的演绎让大家不由眼前一亮。


记得阮老师曾经我们大家不止一次地强调,分类本身不是目的,分类是为了组织信息,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有机体物体和物质,寻找新的科学发现。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之下,大家对如何让孩子进行有分类意识、进行分类的需要以及分类的方法层次上面,又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我认为,这节课的内容,从分类的角度出发,有许许多多的分类标准,从原则上不应该将分类标准确定好,再让学生分类。但是,由于今天四位老师执教的年龄层次不同,对于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把握的还不够到位,那么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让孩子知道分类的标准,对给出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对其今后遇到了食品包装信息之后,有分类的意识,至少可以按照老师给出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再如,四年级的学生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对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适当的讨论与交流,听取他人的分类标准选择。又如,五年级学生在蒋老师的带领下,在面对这些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之后,有初步对这些信息分类的意识,以及学会科学的分类方法,也即是知道如何去分。六年级的学生,围绕沈老师出示的三则新闻事件中的问题,对旺仔牛奶包装上的信息自主地进行分类,而且分的十分精彩。


我们的教研员阮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提醒大家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对本节课的认识,必须要让学生与生活联系起来,对于这一点,今天的四位老师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经过5次的研究,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其实都已经讲到了,我们的形式十分新颖。四位老师准备地非常充分,阮老师对此进行了高度的评价。重点指出对不同年龄阶段,各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彩的处理。执教三年级的肖老师,对内容进行了降低难度的处理,使其适合三年级的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等。这四堂课的梯度与层次体现的十分明显,各个年级的上课老师非常到位的把这些特点体现了出来。然而456年级的老师可以把这些内容与前面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联系。保质期长短的选择,要有一个适当的选择标准。最后大家谈到的,到底怎么样的分类标准,我们觉得不是很重要。阮老师给大家提出的意见,使得我们对分类的研究方向有了更加踏实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应该说本节课是要求比较高的,因为面对的学生的年龄层次,要求对这节课的整体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自主地知道面对一个食品包装的时候,如何处理这些包装上的信息。首先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理解,比如说,至少学生要能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这个信息属于什么类别,如果不知道,那么学生自己要知道,要清楚地意识到对这个信息要有一个初步的类别、范畴的概念,再对这个范畴,或者说类别进行安全、不安全,或者其他的辨别方式。再者,如何举一反三,学生在面对不清楚的信息,而又一下子不能够获取初步理解的情况之下,再引导学生有想去知道的意识,让学生有查找资料的必要。然而,本节课的课堂目的,我认为重点并不是食品的安全意识的加强,而是对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遇到新事物、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一个有效地、科学的分类意识,以及有一定的分类方法。


 


 
























 


                                               (报道: 文:南湖国际实验小学  刘平芳   图:嘉兴市实验小学  阮晔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13 8:24:3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

展示是必要的,好!
TOP
3#

活动很好,感受很多,历练提高了。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4#

信息分类再聚集 这个主题不错,学习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5#

活动很成功 上课老师展示的各有特点 受益匪浅

TOP
6#

虽然空间距离比较远,但也从网络上学习了,各位上课老师辛苦,海风组织辛苦了。呵呵!看到影子脚翘翘,心花怒放啊!

一直努力中……
TOP
7#

TOP
8#

这个活动有意思,有价值。


 


 


 

TOP
9#

"分类本身不是目的,分类是为了组织信息,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有机体物体和物质,寻找新的科学发现。"这句话很受用
TOP
10#

现在,影子大哥和海风搞的嘉兴小学科学教研活动风声鹤起啊!
TOP
11#

活动的目的就是一起探讨研究,分类只是一个载体。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12#

嘉兴的科学教研氛围非常浓厚,活动异常丰富!针对一个主题开始多次的活动,让各校的老师都参与进来,积极互动,这样对教师的提高使非常有实效的。赞赏哈!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