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地球表面的地形》的探讨 [复制链接]

1#

《地球表面的地形》的探讨

“地形与地貌”资料参考


    地形: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它时刻在变化着。此外,还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地貌名词解释: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按其自然形态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还可按地表形态规模分;按形态成因分等。


教材的解读、处理与困惑


《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中出示了4副图,既有地形又有“地貌”,老师如何理清他们的关系,怎样给孩子比较合理的思维途径呢?


乡下学生和城里孩子相比外出旅游的机会比较少,由于种种原因让学生说说去过的地方会相对贫乏,这成为影响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的阻碍。而本课要求学生按地貌的自然形态分类(地形)主要分为5大类: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这一点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也是没有注意到的。在课外学生听说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等地形,但是学生在课堂中也会提出不同地貌类别,这就成为地形和地貌在意义上的混淆。参考资料解释了地形和地貌的定义,地形指地质活动形成的;地貌包括大气和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在概念上区别不大,但细细品味还是值得探讨。于是点明按地表起伏程度不同我们把地球表面的地形分为5大类(合理吗?)。


我计划采用观看“各种不同地形”的视频为导入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各种不同地形,初步了解地形大致可分为5大类。让学生补充一定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提高教学效率。


那各种不同地形的界定是怎么样的呢?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掌握5大地形并对周边地表的地形判断呢?对于地貌的另一分类标准(按成因分还有峡谷、河流等等现象)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地形中也是学生需要了解的。是通过对地形特点讲述后让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特点记录,还是让学生全面记录特点再认识地形以及“地貌”?


 


希望回帖的朋友,都够细致的指点迷津,甚为感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13 1:10:3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前辈:这一节课我以前也上过,但是当时我的理解是,对于课本上所说几种地形地貌,只要学生能够分得清楚就行了,还可以了解我们国家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对于大自然中这些天然的地形,我们人类可以利用起来,便利我们的生产生活。但是在操作课堂的时候,把握不是很好,比较失败。也一直郁闷,反思不出什么来。


 


     


地球表面的地形



 


科学概念:知道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峡谷、丘陵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等多种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图上指认高原、平原、谷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


重点:知道地形地貌的特点


难点:从地形图上发现整个地球地形的分布特点。


一、引课


1、请学生介绍到外地旅游去,所见到的那边的地形(2-4个学生)


2、展示两位同学去外地旅游时,拍的照片。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教师出示在外旅游时的照片(以体现地形为主:长江、瞿塘峡、神女峰等)


三、地形的分类


   教师分别出示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冰川、海洋、湖泊、高原的图片。


先让学生描述这些地形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给这些地形取个名字,最后才出示教材中所给的地形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逐个学习地形)


四、观察地形图


1、教师悬挂中国的地形图


(1)介绍地形图中图例所表示的意义。重点为 颜色的变化所代表的高度变化。


(2)请学生到地形图上指认: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湖泊这几种地形。


(3)请学生归纳中国地形的特点。(教师做适当引导,东低西高呈阶梯状分布)


2、课件播放中国地形的航拍图


五、世界地形图


1、教师展示地球仪


(1)请学生分析地球上的地形分布特点(海洋面积多、陆地面积少)


(2)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四大洋、七大洲


六、课外延伸


展示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模型图(取材于湖北省博物馆)


七、小结


八、作业:完成作业本第四单元第一课

TOP
3#

感谢探讨,其实这些问题还真有点复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