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实效,提高科学质量
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彤(省特级教师)
科学课堂的本质追求是什么?
今天的五堂课,很精彩,当然也存在着问题。作为科学教师,我们首先要忠于教材。这次我们的主题定为“以学定教”,就是要研究我们的科学课堂学什么。
以学定教,我们首先要清楚,想让学生学到什么,什么知识什么方法,想要形成什么样的科学观。我们的课堂,实质不是我们在教,而在创设一种情景。所以我这里再作拓展,作为科学老师要明确:你准备让学生收集到什么证据,与学生原有的认识产生思维冲突,最后内化成符合科学的自己的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素养得到提升。我们中国现在缺的是什么,缺的就是科学素养。去年中国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很多,但是原创性的太少。
今天的时间很紧张,听了五节课,马上就评课。五位老师上的“生命科学领域”的课,我有个粗粗的印象,就是老师准备很充分,学生的兴趣高,包括五位老师的兴趣也很高。我觉得评一个节课的好坏,主要是看有没有笑声。我儿子经常说,今天一天都是烂课,语文课、数学课,都是烂课,体育课是好课,科学课还算是好课,音乐课一般般。我认为,笑声多了,这节课就了,我们今天的课笑声也比较多。今天的课,都很注重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还有一点我要说的,就是“让学生把东西带走”。
评课:胡瑞基《种子的萌发》(四下)
胡老师的课有不少精彩之处。首先是开头的这个梦太好了,和学生聊天一样,学生都笑哈哈,很高兴。不要把学生当学生,学生就是你的朋友,不要把课堂当课堂……胡老师马上说了,这个梦合理吗?话锋一转,这就是教学艺术。还有就是知识,把知识点进行了巩固,很符合当前的教学趋势。他还作了充分的准备,把种子浸泡了,说明种子的发芽需要水。
能否再进一步?交流反馈实验方案,教师补充,四个学生没有明显推进,然后课件出示标准答案,讨论应该像台阶,最后形成我们的方案。
第二个,学生观察活动时,胡老师很是罗嗦,不断干扰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你觉得有必要提醒,可以在记录单上设计体现。他们会沿着你的程序过来。你可以尝试一下,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目的,就是因为这个地方不懂。
交流展示,你能展示你的发现吗,每个学生轮流下来,你认为说的好不好?接着老师告诉一个标准答案,然后板书一下,再看投影,再用放大镜找到,学生有没有探究?没有,都是你告诉他的。
这就有必要去看“学什么,教什么”,教师用书的教学目标……。第二个要研究书中的内容,蚕豆是有生命的,还有这里的发芽蚕豆。根据这样的目标,我的想法,上这样的一节课,你可以出示种子,逐步发芽的种子,让他画出来,照片一张张排列出来,长成小苗,这个有什么意义?这就组成了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观察小苗什么发生变化?胚发生了变化,说明胚是有生命的。为什么叫胚根、胚芽,倒回去看,你就会发现从那个地方冒出来,所以那个部分叫胚芽,那个部分叫胚根。关键是罗列出来,让他们有序排列,可以提供逐步发芽的图画,如果是照片要清晰点。让学生观察到各部分是不同的。到小苗了,没有种皮,为什么要种皮?这就要学习美国基于证据的教学方法,利用证据反复讨论,正看反看,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样的科学课就很简约,这就是常识探究活动。
评课:王海花《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四上)
王老师的精彩片断:平时学生吃东西,没什么。让学生上课吃东西,最好吃。在体内会经过哪些消化器官,让学生说,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拼图,然后大肠和小肠的长度,这都很好。
我的想法,四位学生吃东西,价值是什么,了解身体内部。老师选材的时候,要适当考虑,感觉比较明显,还要联系一下,我们食物的旅行看不见,怎么办?借助感觉比较明显的东西,明确食物的路线。最后这个食物哪里出去,排出来,这个要问的。这样头和尾都知道了,中间的可以推理。四个学生吃,其他的学生看,这不公平。有福同享。这就是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区别,学生的参与面很少。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吃,自己吃感觉最明显。
学生分组消化器官的顺序贴图,都已经挂在这里了,但是你偏偏不讲,学生等的好难受。你又讲口腔的作用、小肠的作用。相当于把水烧开了,等它凉了再用。我觉得后面课中陈老师在这方面就安排的很好,借助模型,因为消化系统下面的这个部分是不能展示的。
还有就是科学课的语言要规范,老师说大肠小肠带来了,还说要拉出来,我们都把大肠、小肠都带来了,应该说把模型带来了。
评课:陈兴建《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四上)
陈老师课的精彩地方:把你知道的消化器官写在卡片上,然后按照顺序重新再排过,这个材料的利用率比较高。根据模型确定食物的旅行顺序。通过录象体现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这很好。
当然,我们的陈老师也拉了一下小肠的模型。
下面说说我的想法:今天老师让食物带大家到我们的体内去旅行,这是教师教案上的原话,这样直接写是有难度的(嘴巴、肝)
哪些同学能够把这些器官组合起来?四位同学七放八放,推进了吗?没有,这些都可以略掉。还是要回到学什么教什么,教材上很重要的话“食物是怎样让我们吸收和利用的呢?”这节课就2个活动,认识消化器官排列顺序,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前半节课主要放在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应该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写一写,然后提供材料,然后是展示。然后是补充完善,拓展提高。
评课:郑凯峰《食物链和食物网》(五上)
食物链和食物网,一开始的信息太复杂了,简单点。还有怎样标,箭头哪头到哪头,是老鹰吃小鸡,还是小鸡被老鹰吃,谁更合理?不要规定的这样死。要去繁就简,抓大放小,直奔主题。
科学最可怕的就是心灵的禁锢!科学课堂上最可怕的是科学形式对学生的禁锢!
评课:蓝桂勇《身体的结构》(四上)
蓝的课,精彩之处,展示学生的前概念,很好。但是画蚂蚁又画人,跳绳又写字,繁了。(时间不够,故不展开。)
这次活动主题是“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什么(知识、方法、价值观),就教什么(探究性学习)
(2)准备让学生学到什么,学生原有的认识(前概念)是什么?你准备让学生收集到什么证据,与学生的原有的认识产生思维冲突,最后内化成符合科学的自己的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如何获得科学课堂上的真: (1)抓住概念的内化;(2)抓住方法的获得;(3)抓技能的形成;(4)抓价值观的建立。
学习过程要提炼:(1)提炼核心活动;(2)拓展探究活动;(3)删除无用活动;(4)整合相关活动。
备课用加法,上课用减法!多做做减法,慎重做加法!
目标要明确,过程要简约。在我的博客里面,写的更详细,大家可以去看看:
小学科学课备课九问——金色彤年
1、(一般的)整节课的设计是否按照聚焦问题,展现学生前概念;通过观察实验活动收集证据的活动;用证据证明前概念,形成科学概念的交流活动这样三个主要的活动进行教学。
2、本课要达到的科学概念目标是什么?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你还想培养学生那些科学素质?
3、学生的前概念是什么?你准备如何聚焦问题,展现学生的前概念?
4、你准备设计怎样的活动让学生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引起与学生的前概念发生思维冲突?
5、当证据与学生的前概念发生思维冲突时,准备怎样引导学生,提升出科学概念?
6、课中哪些地方需要调控?你准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如何设计大活动,引发全体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8、教师的活动能否再缩减?教师的语言是否已经是最简洁、准确?
9、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否非常清晰?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与学生的思维节拍吻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30 15:11:4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