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节拍器”,摆的教学更方便
在“摆”的教学中,归结起来一句话:摆的重心到支点(固定点)的距离为摆长。摆长越长,摆得越慢;摆长越短,摆得越快。
教材安排学生发现影响摆长变化的三个有关要素(按顺序):
1、摆绳(摆臂)的长度
2、摆锤的长度(匀质材料、规则形状)
3、摆锤的重心位置(非匀质材料或不规则形状)
教学中,为了直观一点,以前也用过这样的语言表达:摆锤的重心越下面,摆得越慢;
最近看到音乐教师的节拍器——实际就是一个倒置的摆,节拍器的重心往下移(摆长变短),摆动变快。
——所以:影响摆的快慢之因素,不能简化成重心的“上”、“下”,不然不够科学了。
另外:摆钟现在不多——几乎成为古董;而节拍器更直观,还有透明外壳的,觉得用于摆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节拍器的调整范围一般为每分钟40—208拍,在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活动中,借用节拍器,应该能节约大量的时间,换取更充分的探究活动和自主思考。
附:淘宝上“节拍器”照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26 12:52:1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