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文章 [复制链接]

1#

好文章

在科学探究中关注科学概念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郁波

一、为什么要关注科学概念

1、我们发现了教学目标的两种表述方式:

《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五年级上册)

A.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B.消化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目的是使食物被人体吸收。

《形形色色的动物》(四年级上册)

C.能用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D.动物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类别,这取决于所选择的标准。

2、两种表述方式有什么不同?

    以A和C为目标的教学追求的是什么?教学将怎样进行?

    以B和D为目标的教学追求的是什么?教学将怎样进行?

 3、由中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部门联合开发的“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项目在小学科学领域选择了“食物”“水”“植物”“声音”四个主题进行研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转化我国《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他们转化了什么?

    (1)将事实性目标转化成科学概念;

    (2)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可以学习、教师能够把握的具体概念。

    例如:将“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标准》2.3.1), 改为“植物由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因为他们认为儿童了解这个概念比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更为重要。

      例如: 将“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作用,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标准》4.1.2),  转化为: 1.吃进去的食物首先要经过牙齿的初步磨碎,才能被身体所利用;2.不同形状的牙齿在磨碎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我们应该细嚼慢咽,保证食物得到很好的磨碎;4.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牙齿,因为它们是重要的工具。

4、引发的思考

我们从来都是用这种方式表述教学目标,这样的表述有问题吗?他们为什么要那样表述?

当前一些课堂上存在的学生的探究方向不明确,教师提问和引导的方向也不明确的现象是否与教学目标的表述有关?

5、进一步的研究

    从教学目标表述的差异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㈠对科学概念的关注和研究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特点。

  科学概念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

  发展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比让他们掌握大量事实性的信息更受到重视。

   概念是有组织的、有不同覆盖程度的、用抽象语言表达的、超越主题和事实的一些观念和思想。概念是一种组织性的观念,是一种心理图示,具有永恒性、普遍性、抽象性和概念性。

     5~12岁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是使孩子们在接受正式教育之初就能够发展起对自然以及对自己周围的世界的理解,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果他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没有被科学地加以引导,那么他们形成的那些观念,就有可能是非科学的,并且可能妨碍到孩子们以后的学习。我们要让孩子们用系统的调查来解释和检验自己的观念,从而缩短孩子自己的观念和科学的观念之间的距离。

    科学素养这个词指的是对科学的一种广而宽的基本的理解和能力,而不是要去细致地掌握每一条规律或是所有的博大精深的学问。所谓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是指那些能够轻松地掌握关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技能的人。(《5~12岁儿童科学的教学、学习与评估》[英]威尼·哈伦)

   ㈡这一特点的形成是当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以主题和事实为中心的教学,属于较低水平的认知。超越所给的信息进行思维,获得重要的和可迁移的观念,才能适应知识膨胀和复杂的环境。因此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深层理解力,提高思维标准,已成为各国科学教育的热门话题。

    对科学的本质是解释的认识,使人们空前关注科学概念的描述。因为解释是科学的产物,概念是解释的表达方式。解释的产生来源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6、我们的初步想法

   ㈠从关注事实性知识到关注科学概念,是中国小学科学教育必须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从自然到科学,我们的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在对事实性知识的追求上,我们没有变(这反映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包括课程标准)。

    二十年前,刘默耕先生在《美国小学自然课的点滴情况》(1980年10月)这篇报告中,曾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的一套名为《科学概念》的教材,最后他说,“现在是1980年,如果我们从现在起开始研究,花个十来八年功夫也搞出一套满意的来。到80年代末也还能赶上趟儿。问题在于必须真正‘起步’;‘慢得站不得’,十来八年一晃就过去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张之仁老师在2005年发表的“编写《生物与环境》㈠的回顾”这篇文章中也大声呼吁“怎样教育学生科学地看待自然,需要我们在自然课改革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一步。”他认为美国STC教材的精华之处在于“用什么观念看待自然?”应记住我们的任务不是单纯地教小学生研究植物学。

   ㈡加强对科学概念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三维目标的关系,我们始终把握不好。面对知识,我们既怕回到知识中心的老路上去,又不敢放弃。知识与过程的脱节,也是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流于表面的原因。

    教学目标表述的笼统与空泛,使我们的教学常常处于较低的认识水平,教师也难以把握。具体概念的提供,有望使教学目标变得具体和清晰,进一步解决课堂教学中如何“做”的问题。

二、怎样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概念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科学概念、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同步发展的。

从发展科学概念的角度,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检验观念、拓展经验、形成新的观念三个阶段。

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过程将遵循:熟悉事物→小观念→大观念→更大的观念→理论和原理系统的顺序,这个过程不会反向而行。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一步一步地拓展他们的观念,而不要跑到他们经验的前面,是很重要的。

    对广大教师,我们不要求他们会用新的方法表述科学概念,他们的任务是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我们希望沿着上述思路一步一步地推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我们期望有新的面貌出现。

 

分享 转发
TOP
2#

谢谢推荐!关注概念,关注学生的发展!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3#

作者:(美国)陈华彬  来源:《科学课》

1994年,美国全国科学教育研究委员会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的统一标准,并号召在全美中小学科学教育中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 但根据最近由贝尔集团公司(Bayer Group) 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号召在美国的中小学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不仅在课堂教学,即使在职前培训中仍然处于一个“二流”的位置。贝尔集团公司的这项研究是在2004 年5 月完成的,他们调查了近1000 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学教师及250 个全美各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以下是这个研究的主要调查结果:


    

1, 相当数量的教师给予他们所在大学中阅读与数学的职前培训评价为"A"(39%及40%)。 而对科学教育的职前教育只有18%的教师给予A的评价。 教育学院院长的看法和他们这些学生的观点不相一致,他们给予小学阅读和数学职前培训A的评价分别为76%及56%, 但对于小学科学教育职前培训的评价为49%。 虽然高于他们学生的评价,却远低于对阅读与数学的职前培训的评价。


    

2, 绝大多数的教师82%认为在他们现在所任教的小学中,阅读课占有最主要地位,只有25%的教师认为科学课受重视。95%的教师每天都上阅读课,92%的教师每天上数学课,而每天上科学课的教师只有35%,29%的教师一周上两次或更少。


    

3, 只有61%的教师认为他们自己“非常胜任”教小学科学课,其中认为能自如回答学生提出问题占57%。 而认为自己能“非常胜任”教阅读和数学的教师却有85%和87%。 教育学院院长的观点和小学教师们的观点很相近,他们认为他们的毕业生能胜任教阅读和数学的比例是90%和78%,但对他们的毕业生能胜任教科学课的信心却低得多,只占60%。


    

4, 在问及什么是小学科学教育中最有效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时,93%的教师都说是提出假设,科学实验,然后进行总结,强调科学过程。 这与教育学院院长的看法一致,95%的教育学院院长持有相同看法。


    

5, 有84%的教师认为在他们的职前培训期间,大学十分重视对“做中学”及科学过程技能的培养。这与教育学院院长的看法几乎完全吻合。 83%的院长们认为他们提供的小学科学教育职前培训计划十分注重对“做中学”和科学过程技能的培训。


    

6,72%的教师根据他们的经历认为,在大学里,小学教师职前培训课程计划中要增加科学基础知识和教材教法的课时,84%的院长们有相同看法。


    

7,53%的教师认为小学科学教育应该成为继阅读(写作和数学之后,整个小学课程设计中第四个核心课程,有73%的院长们支持这个观点。


    

8,66%的小学教师认为他们熟悉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23%非常熟悉,43%一般)。77%的院长们称他们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熟悉(非常熟悉32%,45%一般)。


    

9,90%的小学教师同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有很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这与院长们的看法完全一致90%。


    

研究报告在总结中再次鼓励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改革,并呼吁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在小学课程设计中的地位。 研究报告在总结中强调美国的未来不仅在全球商业竞争中,而且在国家安全上很大程度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报告认为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人才不能依赖于吸收外国优秀人才,而应更注重于对美国本土年青一代的培养。 而小学教育无疑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如果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课堂上不能培养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在初中和高中就会流失一大批将来可能在科学技术尖端领域中挑大梁的优秀人才” 全国科学教师协会主席在文章中也一再呼吁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应像1957 年苏联卫星上天后在美国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一样“来一次彻底的革命“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在整个小学课程计划中的地位”。

TOP
4#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讲座

一、什么是科学和科学素养

◆(梁玲女士的讲话,下同):美国现在非常热的是建构主义,所谓建构主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负责任,老师只是像教练或像导游,起指导性作用。

我们在这里讲科学教育,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科学,从科学教育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呢?我们现在不是讲要提高科学素养吗?这就是科学教育的目的,在课程标准中,就是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什么是科学素养,含义是什么?比如说我们都是小学老师,你要教科学,应该教些什么?你认为什么是重要的?我想给大家每个人一分钟,写一下科学教育应该教什么东西?

▼(学员,下同):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科学教育,不断地发现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自己开动脑筋或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能辩证地看待自然世界和生活。我们是这样理解的。

◆:非常好,大家还有没有不同意见?还有什么补充?

▼:我觉得应当是教小孩子科学方法和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教小孩子认识事物,因为孩子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认识事物就是探究事物,那么在他探究事物的过程中,他就要去提出疑问,去研究它,去解决它,然后在他有限的知识基础上去发展他的能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孩子们一些良好的科学习惯,比如说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态度等。

◆:好,谢谢!

▼:刚才那位老师说学生是一片空白,这个我们不同意。我们觉得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经验,不管他的经验在我们眼里看起来怎么样,但他肯定是有经验的。还有,我们觉得科学教育教给他一种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还有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非常重要。

◆:非常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个正是我们的科学教育。

我补充一下,我(从美国)过来时,特意带了汉语词典来,现代汉语词典上对科学的定义是: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这样定义是不全面的,对不对?科学家呢,科学家是从事科学工作有一定成就的人。但是美国的科学教育认为,每个小孩都是科学家,孩子生来就带有好奇心,他想去探索、去研究,只不过研究方法上不如科学家那么系统,而且不一定要有成就。每个人都可能是科学家,只要你把一些基本的技能应用到你的生活当中去。

关于科学的本质,现在有甲乙两方观点:

甲: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个真实的反映。

科学模型是对客观现实的一个直接的反映。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观察以及实验的过程当中,必须客观、公正、不持个人偏见。

乙:科学理论不是科学观察数据的一个简单堆积,而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科学观察不可能完全客观,对同一现象,不同的科学家可能有不同的观察描述。

有多少人赞成甲方观点?赞成甲方观点的请举手。赞成乙方的请举手。(统计人数)请赞成甲方观点的讲一讲为什么赞成甲方观点?

▼:我是部分赞同甲方观点。主要是第一条,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个真实的反映。另外科学模型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我觉得这两个对科学本质的描述,应该是客观现实的。

◆:为什么你同意乙方观点?有没有人站起来讲一讲?

▼:我觉得“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个真实的反映”,问题主要出在“真实的反映”上,这个客观世界是我们人类认识的对象,投射到我们的头脑里面来,经过了我们头脑的认识加工,所以它不完全是一种真实的反应,是经过人的主观加工以后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那么第二条,如果第一条成立的话,第二条就和第一条同样的道理。第三条“科学家在进行科学观察以及实验的过程当中,必须客观、公正、不持个人偏见”,其实,这个也错在它不可能不持个人的一种见解。这样看来还是乙比较合理,乙实际上是对的,因为“科学理论不是科学观察数据的一个简单堆积,而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就包括他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看法。

◆:非常好。下面我就看你怎么和学生去讲。(出示黑箱)这是我做的一个黑箱,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原子吧,你们有没有人看过原子?书上讲了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然后分子都是由原子组成的,你们见过原子吗?有没有人见过原子?假如这是一个原子,那么你所能做的事情是什么?观察外部的现象,上面有几根绳子,你们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向学员示范拉动绳子)你想一想,到底里面有几根线?你们在笔记本上画一画。(学员在下面按自己的想法画,讨论。几分钟后,教师把学员画的图示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那么你有这个科学模型之后下面怎么办呀?

▼:(齐答)验证!

◆:验证!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桶,我想请你们做一做,看看能不能达到那个效果。

(学员自己动手验证)

(教师出示另一黑箱)

◆:做好以后应该是这样的,你看不到里面,是一个黑箱嘛!外面所能看到的:一个漏斗、一根水管。我做的时候,加一点水进去,大家看看,现在有一百多毫升(出示装有水的量杯),倒进去,从这边接,看能接多少水?有人说可能会少一点。(教师示范实验,学员观察。实验结果:接的水比倒进去的水多)

◆:再倒一次!

◆:再倒一次呀?我这个只能倒一次。你要准备几个,做一次换一个,就是不要拿这个原来做了的做。进去的时候大概100(毫升),出来的时候大概500(毫升)。有人问这是水吗?那我不知道,你要测一下看到底是不是水?你还可以闻一闻,尝一尝。尝一尝也是观察的一个方面。这个也是黑箱中的一种,我们下午有时间可以看一个录像,看学生是怎么做的。

二、有哪些科学探究方法

◆:现在讲科学探究方法。有多少种科学探究方法?有的说观察,还有评价实验、推理、调查、假设、思维过程。有一种看法:认为有很多种科学方法,只要你照着这个方法去做,按照这个理论的步骤去做,就一定会得到科学的结论,达到正确的科学的顶端。

是不是所有的不同领域的科学家,都用的是同一种科学方法呢?不是的。是根据需要,根据你的目的。比如说你是研究物质科学的,假设你研究温度对什么有影响,你可以控制温度,就在实验室里面,可以改变你的控制变量。但如果你是做理论物理的,或者你是研究生物的,你要了解某一种动物,某一种植物,它的生活习性,那么要尽量到它存在的地方,在它的周围观察,尽量地不要打扰它,否则你观察出来的就不是它的真实情况。就是说你要到实地去,不在人造的实验室里面。在实验室里面没办法观察到它的变化。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科学方法,跟学生讲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的。

这些就在这(幻灯片)上面了。科学探究划分了不同的类型,你研究什么问题,你的研究目的,你怎样提出科学假设等等,然后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有一种观念:要探究了,我们就只能自己动手,这也不一定。你去查资料,去阅读资料,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并不是说一定要自己动手,去学习他人已经有的经验,了解他人已有的一些经历,看看现在有什么事情,然后再进行分析。查阅书刊,设计方案,探究方案,然后是根据实验证实。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分析和解析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

美国的科学家总结出了科学研究活动到底包括一些什么。这些就是我跟大家说的科学探究到底要不要自己动手。科学课中的很多思维过程,实际上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因为关于脑科学、心理学的一些理论都表明: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从那些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来学习,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孩子们使用的感官越多,用手摸,用眼看,用鼻子闻,用的感官越多,对他的理解,对他的思维的影响就越大。如果只看的话,了解的可能只有10%;如果亲手做的话,就能理解得更多,这都是用一定的数据来说的。

三、什么是科学观察

◆:我想说一下科学观察。你们桌子下有一颗豆。现在传给大家一颗。同样类型的豆浸在水里大约20个小时,昨天浸到水里去的。大家看一看,观察一下这个种子有些什么组成部分,胚根、胚芽、子叶。还有一个干的种子,你观察一下,看看你可以写出多少观察的句子出来,在你们的笔记本上写出来吧。(给学员两种种子以及放大镜)

观察到哪些不同?将不同的观察结果写下来,你记录的是什么,你是不是很仔细,看看大家在进行科学观察的时候,是不是把它的每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主讲人等待大家的观察结果)

做实验的时候,为了避免中毒,我们一般不建议学生去尝一尝,而用其他的感官。有的人掰开了,这个(指着幻灯片)全面些,我不是说这些不好(指着前排学员),这个比较全面一些。如果我们要打分的话,可以根据这个假设,给学生列出一些标准出来,怎样算作好的科学观察的图?比较真实的啊,比较全面,是不是全部画到了,有没有标注。标注很重要的,什么部位(指着幻灯片)。这就是科学观察。

记录了什么?颜色,有的说颜色,好的,还有什么?大小,光滑程度,是用手摸的吧?一个看,一个摸。还有什么?闻吧,我建议不要尝好吧。含水量有多少,含水的就胖了,有饱满的。声音不同,是落在桌子上声音不同,这个很新。啊!你就做了一下(做向下的手势)不光是看,有时候观察被理解为就是看,好像和摸无关。听,听听声音,还有什么呀?用手敲敲呀,拍拍它,摸,还有什么呀?闻,闻一闻。

这些,大家所写的都是定性描述的。那么科学观察还需要什么呢?定量的。有的说变大了,那我说变多大了?就要去量一量,不是有个尺吗,你记载用水浸以前,量一量是多少;浸了一夜后,再量一量是多少。这个是连续的记载的过程。

这就是科学观察,有定性观察、定量观察。利用不同的感官,不光是看,还可以打开,你还可以用一些实验做一做,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的。

四、科学探究是怎样进行的

◆:下面我再给大家看一看关于科学探究的例子。

先看一个幻灯片(雪地里的脚印),假设你们就是一群科学家,什么事情都喜欢寻根问底,或者说做一些推理。走到一片雪地,看到这些脚印,让你们写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个脚印,你认为是小鸡,那么这两个脚印呢,“一个大鸡,一个小鸡”呀,这个是大鸡的脚印,它的脚趾(指着幻灯片里的大脚印)朝前的,是朝这个方向的。这个脚印比较细,这个脚印比较粗。还看到什么?“步子的大小不一样”,这个(脚印细)比较均匀一些,这个(脚印粗)不太均匀。一个是在跑的,由不同的方向在靠拢。

你说:这个脚印粗的大鸡前面走得慢,后面走得快。这是观察还是推理?要把观察和推理区分开来。你的观察是什么,推理是什么,要区分开来。教学生观察时,如果学生说开始跑得慢,后面跑得快(指幻灯片),这样写,不是一个观察的句子,而是一个推理的句子,应该放到推理时再去写。

还有什么?“步子加长了。”如果是科学家观察,应当测量开始的步距是多少,后来的步距是多少,这样观察比较仔细。指导学生去观察的话,让他们先说,看他观察到什么,拿尺去量那就更好了。

还有什么?(主讲人将幻灯片里脚印混合的部分露出来)这有可能是它们打起来了,这个“打起来了”是什么?是推理。

还有代么?“到一起去了”,是你的观察,还是推理呀?有多少人同意这个“两个走到一起去了”?有多少人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是推理?因为脚印可能有先后。有的说左边脚印粗的厉害,把右边脚印细的盖住了,这是个推理吧。假如用你这个推理的话,你预测一下后面(只有粗脚印)应该是什么,顺着他刚才的思路,他刚才说两个打架,大的把小的吃掉了,那就剩下一条脚印了,看看是不是(主讲人指向幻灯片)。还有说小的飞走了,也有人说大的把小的背走了。很好,所以说这些都是推理呀,对观察到的同一个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有不同的推理。

你们现在知道哪一个最正确呀?(摇头)你们现在能确定哪一个是正确的吗?这几种解释都可以的。还有一种可能是两只鸟先后经过,它们两个根本就没有关系。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两只鸟根本就没有遇见过,根本就没有打架。对于同一个观察就有这么多不同的结论,这也是科学家经常碰到的。

观察之后,你可以测量,测量步距,还有脚印模的分析,最后你的结论是什么?五花八门的结论。你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来验证你的假设,你需要后面的一些脚印。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肯定你的推理呀?不能吧。科学理论也不是100%的正确。你的推理到底有多大的准确性?你说是50%?

我们在讲科学本质的时候,这些都是例子。(换幻灯片)说明考虑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解释的可能性。开放性的、发散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去思考。不要把学生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不要先告诉他这是什么。学生的创造性就可以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你可以让他写故事,科学学习和语文结合起来,就是一种渗透,科学课可以跟音乐、语文、数学、体育等等学科结合起来,互相渗透。比如体育课上的科学游戏啊,体育锻炼呀。

还要说一下如何提出一个科学的问题。什么是一个好的问题,你怎么去判断?在我们这三天的讲习当中,有一个小组作业,课堂上留一点时间让你们做。你自己来选择一个科学的问题。要求你能够发现其他的东西,不在这个旅馆里面,不在这个宿舍里面的东西,作为你选择的题目,是你想探究的。那么我首先就问:什么叫一个好的科学探究的题目呢?怎么样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一提出来就是科学的问题,也不是随便一个“为什么”就是一个好问题。

怎样才是一个好的科学问题?首先,这个问题要可以验证,你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好的科学问题是可验证的问题。

还有什么?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可以量化,你可以测量,测量得到数据。设计了实验以后,你可以适当的把它量化一下。一年级、二年级主要是定性的观察,但定量的观察会逐步增多。

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自己提出一个课题,然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在美国的小学校,经常都会有一个比赛,叫“science(科学)”,每个学生自己做一个科学研究的小课题,研究结束,把它作成一个纸板,写出问题的提出,怎么想的,假设是什么,怎么做的,结论是什么,大家讨论,也有专家来评。在校内选拔出来的优胜者,再到县里面、州里面去参加比赛,不断地去做科学探究的课题。作为科学教师也应该知道怎样提出课题,怎样去做,怎么去评价。

主讲人:梁玲(美国)

摘自《科学课(3~6年级)》2003年7月上半月

TOP
5#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讲座

一、什么是科学和科学素养

◆(梁玲女士的讲话,下同):美国现在非常热的是建构主义,所谓建构主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负责任,老师只是像教练或像导游,起指导性作用。

我们在这里讲科学教育,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科学,从科学教育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呢?我们现在不是讲要提高科学素养吗?这就是科学教育的目的,在课程标准中,就是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什么是科学素养,含义是什么?比如说我们都是小学老师,你要教科学,应该教些什么?你认为什么是重要的?我想给大家每个人一分钟,写一下科学教育应该教什么东西?

▼(学员,下同):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科学教育,不断地发现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自己开动脑筋或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能辩证地看待自然世界和生活。我们是这样理解的。

◆:非常好,大家还有没有不同意见?还有什么补充?

▼:我觉得应当是教小孩子科学方法和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教小孩子认识事物,因为孩子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认识事物就是探究事物,那么在他探究事物的过程中,他就要去提出疑问,去研究它,去解决它,然后在他有限的知识基础上去发展他的能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孩子们一些良好的科学习惯,比如说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态度等。

◆:好,谢谢!

▼:刚才那位老师说学生是一片空白,这个我们不同意。我们觉得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经验,不管他的经验在我们眼里看起来怎么样,但他肯定是有经验的。还有,我们觉得科学教育教给他一种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还有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非常重要。

◆:非常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个正是我们的科学教育。

我补充一下,我(从美国)过来时,特意带了汉语词典来,现代汉语词典上对科学的定义是: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这样定义是不全面的,对不对?科学家呢,科学家是从事科学工作有一定成就的人。但是美国的科学教育认为,每个小孩都是科学家,孩子生来就带有好奇心,他想去探索、去研究,只不过研究方法上不如科学家那么系统,而且不一定要有成就。每个人都可能是科学家,只要你把一些基本的技能应用到你的生活当中去。

关于科学的本质,现在有甲乙两方观点:

甲: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个真实的反映。

科学模型是对客观现实的一个直接的反映。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观察以及实验的过程当中,必须客观、公正、不持个人偏见。

乙:科学理论不是科学观察数据的一个简单堆积,而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科学观察不可能完全客观,对同一现象,不同的科学家可能有不同的观察描述。

有多少人赞成甲方观点?赞成甲方观点的请举手。赞成乙方的请举手。(统计人数)请赞成甲方观点的讲一讲为什么赞成甲方观点?

▼:我是部分赞同甲方观点。主要是第一条,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个真实的反映。另外科学模型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我觉得这两个对科学本质的描述,应该是客观现实的。

◆:为什么你同意乙方观点?有没有人站起来讲一讲?

▼:我觉得“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个真实的反映”,问题主要出在“真实的反映”上,这个客观世界是我们人类认识的对象,投射到我们的头脑里面来,经过了我们头脑的认识加工,所以它不完全是一种真实的反应,是经过人的主观加工以后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那么第二条,如果第一条成立的话,第二条就和第一条同样的道理。第三条“科学家在进行科学观察以及实验的过程当中,必须客观、公正、不持个人偏见”,其实,这个也错在它不可能不持个人的一种见解。这样看来还是乙比较合理,乙实际上是对的,因为“科学理论不是科学观察数据的一个简单堆积,而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就包括他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看法。

◆:非常好。下面我就看你怎么和学生去讲。(出示黑箱)这是我做的一个黑箱,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原子吧,你们有没有人看过原子?书上讲了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然后分子都是由原子组成的,你们见过原子吗?有没有人见过原子?假如这是一个原子,那么你所能做的事情是什么?观察外部的现象,上面有几根绳子,你们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向学员示范拉动绳子)你想一想,到底里面有几根线?你们在笔记本上画一画。(学员在下面按自己的想法画,讨论。几分钟后,教师把学员画的图示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那么你有这个科学模型之后下面怎么办呀?

▼:(齐答)验证!

◆:验证!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桶,我想请你们做一做,看看能不能达到那个效果。

(学员自己动手验证)

(教师出示另一黑箱)

◆:做好以后应该是这样的,你看不到里面,是一个黑箱嘛!外面所能看到的:一个漏斗、一根水管。我做的时候,加一点水进去,大家看看,现在有一百多毫升(出示装有水的量杯),倒进去,从这边接,看能接多少水?有人说可能会少一点。(教师示范实验,学员观察。实验结果:接的水比倒进去的水多)

◆:再倒一次!

◆:再倒一次呀?我这个只能倒一次。你要准备几个,做一次换一个,就是不要拿这个原来做了的做。进去的时候大概100(毫升),出来的时候大概500(毫升)。有人问这是水吗?那我不知道,你要测一下看到底是不是水?你还可以闻一闻,尝一尝。尝一尝也是观察的一个方面。这个也是黑箱中的一种,我们下午有时间可以看一个录像,看学生是怎么做的。

二、有哪些科学探究方法

◆:现在讲科学探究方法。有多少种科学探究方法?有的说观察,还有评价实验、推理、调查、假设、思维过程。有一种看法:认为有很多种科学方法,只要你照着这个方法去做,按照这个理论的步骤去做,就一定会得到科学的结论,达到正确的科学的顶端。

是不是所有的不同领域的科学家,都用的是同一种科学方法呢?不是的。是根据需要,根据你的目的。比如说你是研究物质科学的,假设你研究温度对什么有影响,你可以控制温度,就在实验室里面,可以改变你的控制变量。但如果你是做理论物理的,或者你是研究生物的,你要了解某一种动物,某一种植物,它的生活习性,那么要尽量到它存在的地方,在它的周围观察,尽量地不要打扰它,否则你观察出来的就不是它的真实情况。就是说你要到实地去,不在人造的实验室里面。在实验室里面没办法观察到它的变化。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科学方法,跟学生讲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的。

这些就在这(幻灯片)上面了。科学探究划分了不同的类型,你研究什么问题,你的研究目的,你怎样提出科学假设等等,然后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有一种观念:要探究了,我们就只能自己动手,这也不一定。你去查资料,去阅读资料,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并不是说一定要自己动手,去学习他人已经有的经验,了解他人已有的一些经历,看看现在有什么事情,然后再进行分析。查阅书刊,设计方案,探究方案,然后是根据实验证实。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分析和解析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

美国的科学家总结出了科学研究活动到底包括一些什么。这些就是我跟大家说的科学探究到底要不要自己动手。科学课中的很多思维过程,实际上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因为关于脑科学、心理学的一些理论都表明: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从那些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来学习,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孩子们使用的感官越多,用手摸,用眼看,用鼻子闻,用的感官越多,对他的理解,对他的思维的影响就越大。如果只看的话,了解的可能只有10%;如果亲手做的话,就能理解得更多,这都是用一定的数据来说的。

三、什么是科学观察

◆:我想说一下科学观察。你们桌子下有一颗豆。现在传给大家一颗。同样类型的豆浸在水里大约20个小时,昨天浸到水里去的。大家看一看,观察一下这个种子有些什么组成部分,胚根、胚芽、子叶。还有一个干的种子,你观察一下,看看你可以写出多少观察的句子出来,在你们的笔记本上写出来吧。(给学员两种种子以及放大镜)

观察到哪些不同?将不同的观察结果写下来,你记录的是什么,你是不是很仔细,看看大家在进行科学观察的时候,是不是把它的每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主讲人等待大家的观察结果)

做实验的时候,为了避免中毒,我们一般不建议学生去尝一尝,而用其他的感官。有的人掰开了,这个(指着幻灯片)全面些,我不是说这些不好(指着前排学员),这个比较全面一些。如果我们要打分的话,可以根据这个假设,给学生列出一些标准出来,怎样算作好的科学观察的图?比较真实的啊,比较全面,是不是全部画到了,有没有标注。标注很重要的,什么部位(指着幻灯片)。这就是科学观察。

记录了什么?颜色,有的说颜色,好的,还有什么?大小,光滑程度,是用手摸的吧?一个看,一个摸。还有什么?闻吧,我建议不要尝好吧。含水量有多少,含水的就胖了,有饱满的。声音不同,是落在桌子上声音不同,这个很新。啊!你就做了一下(做向下的手势)不光是看,有时候观察被理解为就是看,好像和摸无关。听,听听声音,还有什么呀?用手敲敲呀,拍拍它,摸,还有什么呀?闻,闻一闻。

这些,大家所写的都是定性描述的。那么科学观察还需要什么呢?定量的。有的说变大了,那我说变多大了?就要去量一量,不是有个尺吗,你记载用水浸以前,量一量是多少;浸了一夜后,再量一量是多少。这个是连续的记载的过程。

这就是科学观察,有定性观察、定量观察。利用不同的感官,不光是看,还可以打开,你还可以用一些实验做一做,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的。

四、科学探究是怎样进行的

◆:下面我再给大家看一看关于科学探究的例子。

先看一个幻灯片(雪地里的脚印),假设你们就是一群科学家,什么事情都喜欢寻根问底,或者说做一些推理。走到一片雪地,看到这些脚印,让你们写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个脚印,你认为是小鸡,那么这两个脚印呢,“一个大鸡,一个小鸡”呀,这个是大鸡的脚印,它的脚趾(指着幻灯片里的大脚印)朝前的,是朝这个方向的。这个脚印比较细,这个脚印比较粗。还看到什么?“步子的大小不一样”,这个(脚印细)比较均匀一些,这个(脚印粗)不太均匀。一个是在跑的,由不同的方向在靠拢。

你说:这个脚印粗的大鸡前面走得慢,后面走得快。这是观察还是推理?要把观察和推理区分开来。你的观察是什么,推理是什么,要区分开来。教学生观察时,如果学生说开始跑得慢,后面跑得快(指幻灯片),这样写,不是一个观察的句子,而是一个推理的句子,应该放到推理时再去写。

还有什么?“步子加长了。”如果是科学家观察,应当测量开始的步距是多少,后来的步距是多少,这样观察比较仔细。指导学生去观察的话,让他们先说,看他观察到什么,拿尺去量那就更好了。

还有什么?(主讲人将幻灯片里脚印混合的部分露出来)这有可能是它们打起来了,这个“打起来了”是什么?是推理。

还有代么?“到一起去了”,是你的观察,还是推理呀?有多少人同意这个“两个走到一起去了”?有多少人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是推理?因为脚印可能有先后。有的说左边脚印粗的厉害,把右边脚印细的盖住了,这是个推理吧。假如用你这个推理的话,你预测一下后面(只有粗脚印)应该是什么,顺着他刚才的思路,他刚才说两个打架,大的把小的吃掉了,那就剩下一条脚印了,看看是不是(主讲人指向幻灯片)。还有说小的飞走了,也有人说大的把小的背走了。很好,所以说这些都是推理呀,对观察到的同一个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有不同的推理。

你们现在知道哪一个最正确呀?(摇头)你们现在能确定哪一个是正确的吗?这几种解释都可以的。还有一种可能是两只鸟先后经过,它们两个根本就没有关系。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两只鸟根本就没有遇见过,根本就没有打架。对于同一个观察就有这么多不同的结论,这也是科学家经常碰到的。

观察之后,你可以测量,测量步距,还有脚印模的分析,最后你的结论是什么?五花八门的结论。你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来验证你的假设,你需要后面的一些脚印。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肯定你的推理呀?不能吧。科学理论也不是100%的正确。你的推理到底有多大的准确性?你说是50%?

我们在讲科学本质的时候,这些都是例子。(换幻灯片)说明考虑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解释的可能性。开放性的、发散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去思考。不要把学生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不要先告诉他这是什么。学生的创造性就可以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你可以让他写故事,科学学习和语文结合起来,就是一种渗透,科学课可以跟音乐、语文、数学、体育等等学科结合起来,互相渗透。比如体育课上的科学游戏啊,体育锻炼呀。

还要说一下如何提出一个科学的问题。什么是一个好的问题,你怎么去判断?在我们这三天的讲习当中,有一个小组作业,课堂上留一点时间让你们做。你自己来选择一个科学的问题。要求你能够发现其他的东西,不在这个旅馆里面,不在这个宿舍里面的东西,作为你选择的题目,是你想探究的。那么我首先就问:什么叫一个好的科学探究的题目呢?怎么样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一提出来就是科学的问题,也不是随便一个“为什么”就是一个好问题。

怎样才是一个好的科学问题?首先,这个问题要可以验证,你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好的科学问题是可验证的问题。

还有什么?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可以量化,你可以测量,测量得到数据。设计了实验以后,你可以适当的把它量化一下。一年级、二年级主要是定性的观察,但定量的观察会逐步增多。

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自己提出一个课题,然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在美国的小学校,经常都会有一个比赛,叫“science(科学)”,每个学生自己做一个科学研究的小课题,研究结束,把它作成一个纸板,写出问题的提出,怎么想的,假设是什么,怎么做的,结论是什么,大家讨论,也有专家来评。在校内选拔出来的优胜者,再到县里面、州里面去参加比赛,不断地去做科学探究的课题。作为科学教师也应该知道怎样提出课题,怎样去做,怎么去评价。

主讲人:梁玲(美国)

摘自《科学课(3~6年级)》2003年7月上半月

TOP
6#

要选重才能看
TOP
7#

、《自然》是在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启蒙课。……我们如果重视《自然》,充分发挥它的启蒙作用,将不知会播下多少未来科学技术人才的种子;如果小学不重视科学启蒙教育,……那么,无数未来科技人才种子的生机将被窒息。(——P5必须重视小学的《自然课》)

2、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不仅不能削弱,相反应该加强。(——P9从自然诞生的历史看自然课的重要性)

3、对待小学科学教育,对待自然课,我们希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足够认识它的重要性,足够重视这项工作。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搞着一行的人们的职业偏爱,而是因为我们国家四化大业的发展需要重视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世界人类的发展需要重视小学科学教育工作。(——P12小学自然课改革面临的一个认识问题)

4、不能全盘授与,而应有一部分内容要让学生亲自去探究研讨;不能掰开揉碎,让学生丝毫不费脑筋就能接受,而应引导他们思索探求,从而得到磨练;不能一律都是结论在前头,而应注意通过探索最后得出结论;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内、课堂内,而应广开领悟和应用之源,课内课外都要抓。(——P20小学自然课的教材教法必须逐步改革)

5、自然课的认识对象包罗万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儿童年龄特征的制约下决不可能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求系统完整,知识是逐步深化的,概念是逐步形成的,不可能一次达到严密精确。但是,自然课的教学内容也不应是杂乱无章毫无内在联系的任意综合。(——P24小学自然教材审稿会简记)

6、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同一教学过程必然获致的两方面结果,两者是不可分的。既没有单纯传授知识而不培养相应的一定能力的教学,也没有单纯培养能力而不传授相应的一定知识的教学。(——P25小学自然教材审稿会简记)

7、不能从已知的结论出发,而应从未知的、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教材和教师的职能主要不是印证解说而在启迪指导学生去自行探求;结论是产生于探求的末尾,而不是在学习的开头。(——P26小学自然教材审稿会简记)

8、不要先把什么东西都教给学生,也就是一定不要先深入细致地解释,然后搞个实验录给证明,而应该给出一定的情境,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自己作出结论。即使结论明明是错的或者是不完全的,也不要一下就指出来,要看看错在什么地方,针对错处再提出问题,促使其再去思考。(——P34关于新编小学自然大纲和教材的几个问题)

9、知识和能力不必分高下,哪个都不可少。问题在于怎样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认识知识与发展能力,通过同一教学过程,两方面都同时取得好效果。(——P37关于新编小学自然大纲和教材的几个问题)

10、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孩子的思想意识里,投下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让波纹无限地扩展下去,有的扩展到终生。……因此一堂课,不是静止的看,不能光看当堂的效果,要看一堂课上完后,孩子去干什么,在思想上是否产生了涟漪,是否把它变为日常生活的内容。(——P38关于新编小学自然大纲和教材的几个问题)

11、我们让学生去启发探索知识时,该启发的就得启发,不该启发的不要形式主义地去启发,一些名称,如北斗星、磁铁、电磁铁等,这些事物的名称是前人规定好了的,它叫什么,直接告诉就行了,这个不是注入式。(——P47为起草新的自然大纲向四川、上海、天津等地征求意见)

12、教育上的事情,它是慢性子,当前的东西多年后才看得出它的影响效果,这一方面,吃的亏是很明显的。(——P65答复关于1982年起使用的新编自然大纲的八个问题)

13、即使孩子鼓捣不出来,非得你老师给他讲不可,也应该先让他们鼓捣一下,让他们自己干一下,伤伤脑筋,他这时听起来就比你老师一上来就合盘端给他们的效果好得多,印象也深得多。(——P71答复关于1982年起使用的新编自然大纲的八个问题)

14、每一节课,好比是在小学生的脑海里投进去一块石头,给他激起波浪,让它扩展到他的日常生活里面去,第一个波源的浪慢慢地衰减了,第二个波源的浪又来了,第二个的浪慢慢地衰减了,第三个波源的浪又来了。(——P84答复关于1982年起使用的新编自然大纲的八个问题)

15、小学整个阶段,从知识水平讲,大体上只能发展到前概念水平,还达不到概念水平。(——P103小学阶段科学教育要达到什么程度)

16过河的喻义是什么呢?……河的此岸就是小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而这个此岸又是前面那条河的彼岸,是过了前面的河所达到的。彼岸就是这一节课老师希望学生达到的水平。河里面的石头呢?就是老师和学校为他准备和创造的学习材料、学习条件。(——P108 1982年起使用的新编自然课本的教学艺术)

17、每个孩子所能看见的,所观察到的,不一定能超越老师,但是全体学生所观察到的东西加起来,一定会超过老师。(——P112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哲学基础)

18、最高的境界是老师的无为之治,表面上老师既没说什么又没做什么,事实上在那里起了大作用,那是最好的了。最不可取的是老师讲得是头头是道,像梅兰芳唱戏似的,表演得淋漓尽致,可是小孩子很被动,没听进去什么,只是看着好玩,那是不可取的。(——P113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哲学基础)

19、给小学生打基础,好比把一粒种子来育成幼苗。……按这种育苗模型,小学阶段也许只能从播种管到幼苗出土后长出几片真叶这个阶段,最多管到第一、二次分枝的时候,以后就该到中学的苗圃里去继续培植修剪了。……小学的砧木根基好,嫁接后不仅能成活而且还能造出优良的品种。(——P142改革小学科学教育之我见)

20、教师们普遍反映:“我是一个教师,我应该讲给孩子们一些东西”。……事实上教师已学生了两件重要事情:准备了材料,这花费了无法计算的脑力和时间;提供了情境,在这里学生可以探索、学习,不去考虑竞争和失败。(——P158记兰本达教授的一节自然观摩课)

21、对错误的发言怎么办?有的在研讨时就争辩清楚了。如果全班都同意某个错误的发言,那么教师在下一节课里,就应带来一些会产生矛盾的材料,以促使孩子们发展出更适当的事实和概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错误。(——P161记兰本达教授的一节自然观摩课)

22、关于科学启蒙教育启蒙性,意在开好头,带对路,带准方向。(——P170 1982年起使用的新编小学自然教材的回顾)

23、凡是自然科学上的东西,都应是别人可以重复的,实践肯定证实的就是对,实践否定证实的就是错,教师自己也服从实践这个权威,而不要把自己放在裁决对错的权威位置上。(——P174 1982年起使用的新编小学自然教材的回顾)

24、要有中国气派——我国是文明古国,教育思想的遗产丰富,现在世界风行的所谓发现法”“着重发展能力水平等等,在我国古今教育家的言论中都不是什么新货色,然而现在成了一种洋时髦。我们要从中国的遗产出发,搞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的。(——P200 只能用改革加强小学的科学教育)

25、教师必须花巨大的精力去特别注意每一个孩子的探究表现和研讨发言,但却要保持态度自然而不流露任何赞许或否定的神情。(——P295 社会、教育与概念的形成)

26、教师一定要促使不讲话的儿童发表意见,同时巧妙地使那些爱讲话的儿童不要讲的太长。教师要鼓励儿童们对大家讲而不是要只对教师讲。……教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去挑起矛盾,去帮助儿童发现矛盾,并要求儿童去解决这些矛盾。……教师既不要去裁决儿童们的议论,也不要给予他们答案,也不要做解释。教师的作用是非常敏锐地去听,和见机提

问题进行引导。(——P301 社会、教育与概念的形成)

27、刘默耕老师形象地用下棋打比方,教学好比教学生下棋。……怎样能学好下棋呢?应该是给他棋盘,棋子,教会各子的走步规则,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下,在下棋的和看下棋的过程中学会下棋的路子,也不必硬性规定,能力强的走的步子就好,能力差的走的步子就差一点,各有各的走法,不必一刀切嘛!下得多了,棋艺就长进了。(——P324 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是改自然教学的关键)

TOP
8#

回复 1楼北回归线220的帖子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科学概念、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同步发展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