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第二课 杠杆的科学
这几天比较忙碌,上贴匆匆写了一下,今天补充一些。
这一课我是用了二节课的时间上的,第一节课认识杠杆和杠杆上的三个点,并通过一些实例加以分析,让学生学会鉴别是否是杠杆类工具。第二课时,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中力的原理。
第一课时
1、出示第一课中采石场撬大石头的图,分析抽象出杠杆简图。引出杠杆概念。
2、分析杠杆简略,导出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3、找出压水井压杆、跷跷板三个点的位置。
(学生对跷跷板的用力点和阻力点出现争议,组织讨论。最后采纳了一个同学的意见:跷跷板的用力点和阻力点可以互换,但现在的情况是男同学要用力向下,女同学不用力。所以男同学这边标用力点,女同学这边标阻力点)
4、再分析羊角榔头拨钉等工具是不是杠杆类工具,为什么?
(这一部分一部分同学认为剪刀和老虎钳不杠杆类工具,看来学生对杠杆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5、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
6、用一根直尺、文具盒、橡皮组成杠杆,体验移动支点后用力。为下一节课铺垫。
第二课时
1、结合具体的杠杆类工具,复习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2、出示杠杆尺,让学生指一指杠杆尺的支点,全班统一左边为阻力点,右边为用力点。
3、分析怎样挂算省力?怎样挂算费力?怎样挂算不省力,不费力?(结合演示)
(当用力点的力少于阻力点的力——省力:反之——费力;相等——不省力不费力)
4、明确要求:阻力点和用力点各选一个点挂,不断调整直到平衡后,记录数据,并判断用力情况。
5、学生实验。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输入电子表格中。
7、分析数据。老师用排序的方法排列数据,分成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三组数据后,让学生分析各组数据的特点。
8、归纳结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3 22:21:07编辑过]